全台6成廚餘靠豬隻消化 禁廚餘養豬每天2千噸廚餘去哪裡?


秦宛萱
2025/10/25 18:05
台灣出現首例非洲豬瘟確診案例,農業部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廚餘要往哪裡去,成各縣市的難題。(Unsplash)

台中爆發首宗非洲豬瘟案例,農業部22日起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並以每5天觀察一次疫情,若15天病毒潛伏期後疫情沒擴散,有機會解除禁令。

環境部統計,台灣每天生產約2115噸廚餘,其中約1324公噸(約62.6%)用於養豬,是去化廚餘的大宗,如今禁止廚餘餵豬後,這些廚餘要往哪裡去,成各縣市的難題。

豬隻去化逾6成廚餘

根據環境部環境管理署資料,全台每年產生77.2萬公噸廚餘,其中50.5萬公噸為家戶廚餘,26.7萬噸為事業廚餘,廚餘流向約有62.6%都是蒸煮後用來餵豬。

生廚餘如菜葉、果皮、咖啡渣、硬殼等不適合豬吃,則會做成堆肥約30%;少數則會能源化,新北、桃園、台中3座生質能廠則消耗約6.2%的廚餘,其他如黑水虻去化廚餘或飼養雞鴨、簡易堆肥約1.2%。

此外,根據環圖看守台灣協會研究,2024年廚餘養豬量最多的縣市為高雄市(5.5萬噸),其次台中市(近3.5萬噸)、台南市(近3.3萬噸)、新北市(逾2.3萬噸)以及桃園市(近1.7萬噸)。

環團示警 焚化爐燒廚餘有空氣汙染風險

如今少了養豬這個去化廚餘最好的辦法各縣市怎麼做?其中,台北、新北、高雄都緊急開放焚化廠協助銷毀,至於台灣首宗確診非洲豬瘟案場所在的台中,則提供4處指定掩埋場協助「暫置貯留(堆肥)」方式應變處理,桃園也開放觀音保障掩埋場協助收受廚餘。

台南市則利用市內2座「廚餘高速發酵廠」將將廚餘轉化為有機肥料,成為去化的利器。

不過,看守台灣示警,若縣市政府將養豬廚餘改送焚化爐應急,由於養豬廚餘鹽分含量高,會腐蝕爐體,造成焚化爐更頻繁停爐維修,同時鹽分若與澱粉類食物水合,燃燒容易產生戴奧辛,加上廚餘含水量高,容易造成爐溫降低,導致不完全燃燒,均會增加焚化爐空汙排放,同時會惡化垃圾危機。

看守台灣呼籲環境部應禁止廚餘焚化,配套措施是緊急在各地配置簡易堆肥或黑水虻養殖設施,同時環境部也應要求農業部同意讓這些設施成為需要施肥、種植五穀雜糧農地的農業設施,收受處理廚餘,讓廚餘可以進入非洲豬瘟風險低又適合使用堆肥或蟲糞的農地。

環境部呼籲 從源頭減量

環境部則再次呼籲,全民應從日常生活做起,落實「在家吃多少煮多少,出外吃多少點多少」的減量原則,共同減少廚餘產生,建立「綠色飲食」的生活習慣,從源頭減少食物浪費。

環境部表示,環境部已督促各縣市政府依地方特性,因地制宜擬定廚餘清運計畫,協助原廚餘養豬場清運對象,如學校、機關、軍方、矯正機構及事業等,由縣市環保局招標委託將廚餘運送至環保局指定地點,確保廚餘不再進入養豬場,且不造成環境污染。

環境部表示,廚餘禁止養豬之後,將優先採行肥料化及能源化再利用方式,轉化為有機肥料及再生能源,輔以焚化或掩埋等安全去化方式,確保廚餘妥善處理。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