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掀半導體赴美投資潮 先進製程「良率」決勝負

美國宣布對輸美半導體課徵100%關稅,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台積電與英特爾將回到同一個起跑點,勝負關鍵在先進製程良率,台積電表現仍具優勢,但她提醒,供應鏈紛紛赴美設廠,恐將衝擊台灣本土經濟。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2025/08/07 18:16
劉佩真看好台積電赴美投資仍居上風。(台經院提供)

美國總統川普積極推動美國半導體「重返榮耀」,先以「紅蘿蔔政策」通過《大而美法案》,將半導體投資抵減率從25%提升至35%,再以「棍棒策略」,針對未赴美設廠者祭出重稅,「晶片關稅雖具全面性,但影響程度仍視各廠赴美布局而異。」劉佩真說。

半導體赴美投資恐面臨成本壓力

外界對台灣半導體最關注仍是台積電,劉佩真指出,由於台積電已持續加碼對美投資,後續的觀察重點在於,「美國供應鏈尚未完整,若從其他國家進口的設備、材料及耗材成本上升,是否進一步推高台積電建廠成本。」

此外,劉佩真分析,目前半導體競爭結構沒被破壞改變,若台積電被豁免,與英特爾等其他業者可以回到一樣的起跑點,「未來競爭狀況回到先進製程成良率表現,這點台積電表現依舊是突出的。」

劉佩真進一步指出,這項關稅政策本質上是「懲罰與激勵兼具」的組合拳,願意赴美投資者有機會獲得豁免,不願投資者則面臨懲罰性100%關稅壓力,此舉將迫使全球半導體廠商加速落地美國、生根布局。

台灣半導體東移埋經濟隱憂

目前已有多國半導體陸續赴美投資,劉佩真觀察,這波赴美設廠潮將使整體半導體供應鏈面臨更高的成本壓力,未來終端產品價格可能上升,進而影響美國消費市場對電子產品的購買意願與週期,這些變化恐為半導體市場需求帶來不確定性。

最後,劉佩真點出台灣潛在的結構性隱憂,若未來有更多台積電供應鏈業者赴美設廠,恐導致本土半導體生產比重下降,衝擊台灣就業、所得與經濟投資表現,將是未來需特別關注的經濟議題。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