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降 3大護心秘訣、3穴位熱敷 助大家健康安全過冬

今年第一波冷氣團來襲,讓這兩天冷得很有感,為了避免因劇烈降溫而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危害,國民健康署特地頒布了「寒冬護心指南」3大秘訣,中醫師也提供可保暖熱敷的穴位,希望大家健康安全渡過即將到臨的寒冬。
氣溫驟降和濕冷天氣的交替可能導致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在長者尤其明顯。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對於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齡長者等高風險族群,必須更加謹慎防範低溫引發的健康問題,有服藥的民眾建議規律服藥。
為了防止這些健康問的發生,保暖當然是第一要務,國健署指出,尤其是頭部、頸部和四肢的保護特別重要,需留意家中長輩處在低溫或外出時是否有配戴、口罩、圍巾、手套與襪子等保暖配件,避免因為從戶內到室外的劇烈降溫,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危害。
除了保暖,國健署也建議民眾養成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定期量測血壓,並且定期就醫及避免不良習慣,並頒布了「護心指南」,讓民眾從起床到出門,掌握保暖與安全的3大關鍵秘訣:
◎起床時的關鍵步驟:
寒冷的清晨起床時,首先應提前準備好保暖衣物,放在容易取得的位置;起床後,先輕微活動四肢讓身體暖和起來,再慢慢坐起,穿上保暖衣物,扶著床邊穩步行走。記住「慢、熱、起、穿、行」的口訣,避免過於急促動作,以免引發身體不適。
◎出門前的穿搭建議:
建議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添衣物,內層選擇較貼身的長袖衣物,外層選擇較寬鬆且防水、防風的長版外套,不僅保暖,還能保持靈活活動,讓身體更舒適。
◎進門後的回暖方式:
從寒冷戶外進入室內後,應讓身體逐步回暖,再洗熱水澡,避免溫差過大引發血管擴張,特別是對於血管彈性差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洗完澡後,也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刻進入較低溫環境,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建議居家保持室內通風,促進空氣流通。
而在冷冰冰的天氣裡,如何讓身體和四肢溫暖起來,中醫師林穀舜特地推薦3個穴位,熱敷後可馬上達到溫暖的效果,簡單方便且效果明顯。
◎大椎穴
位置:頸椎最下面,脖子與背部交界處,低頭時凸起的骨頭最明顯處。
方法:可用吹風機以低熱吹2-3分鐘,或將暖暖包隔布敷在該處約10分鐘,有助於溫暖全身、提升免疫力。
◎勞宮穴
位置:握拳時,中指指尖觸及的手掌中央位置。
方法:用暖暖包輕壓熱敷5-10分鐘,可促進手部循環,溫暖四肢。
◎湧泉穴
位置:足底前1/3處凹陷區,約在腳趾根部與腳掌中心的連線處。
方法:泡熱水腳後,用吹風機或暖暖包熱敷此處,有助於驅寒、促進全身循環。
林穀舜同時提醒大家,記得使用暖暖方熱敷時,保持暖暖包不直接接觸皮膚,以免低溫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