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琳確診血癌 血液病學會:中壯年風險增、留意4症狀
藝人沈玉琳確診血癌,宣布暫離螢光幕專心養病,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表示,過去認為該病好發於年長者,但台灣50至59歲中壯齡患者增加幅度顯著,中年民眾不應輕忽。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沈玉琳7月底因身體不適,送進台北內湖三軍總醫院,一度傳出猛爆性肝炎,6日經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這是成人最常見的血癌,台灣每年約有950到1,000人確診。」柯博升說。
4症狀易被誤認感冒或貧血
過去大家以為血癌是老年人的病,但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教授侯信安指出,一份台灣最新研究顯示中壯年發病比例明顯上升,特別是50至59歲中壯族群,「中年民眾不應輕忽。」
柯博升指出,血癌容易被誤認為感冒或貧血,一旦拖延等到不對勁才就醫,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其實血癌常見4種症狀:
- 臉色蒼白疲倦
- 不明原因發燒
- 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
- 骨骼疼痛
他提醒,如有上述症狀應盡速就醫進行抽血檢驗,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去年5月健保部分補助「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簡稱NGS),可幫助患者找到個人化最佳治療方案,增加存活率並延長存活期。

國內有3款健保給付藥物
侯信安表示,除了年紀較輕、身體條件相對較佳的中壯齡病患,有機會透過治療延長存活期;針對復發率高或難治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現有3款標靶藥物獲得健保給付,有7成患者可接受BCL-2、FLT-3抑制劑治療:
- BCL-2抑制劑:可幫助患者,將平均存活期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以上。
- FLT-3抑制劑:搭配化療,可幫助基因變異的高風險病患,消滅異常血球細胞並恢復正常血球細胞數量。
- 新款口服去甲基化藥物:5月1日起,健保提供給付,可延長患者的無復發存活期。
全台血癌醫療專家陪你癒見希望
為了讓病友不再孤軍奮戰,侯信安召集全台血癌醫療專家,除了共同發表升級版《血癌全攻略》專書。同時,血液病學會和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推出「血癌攻略」LINE數位工具,讓病友即時了解治療流程、藥物副作用與日常照護重點,配合醫療團隊積極抗癌,一起「髓基應變、癒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