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去哪裡了?消基會疑業者「洗產地」 食藥署:3年內97件違規皆已懲處

消基會對於美豬佔進口豬肉量第3名卻不見蹤跡,質疑是否為業者「洗產地」,食藥署做出回應表示,一直都有執行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自2021年至今,已查獲97起違規並開罰。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4/08/29 16:37
消基會表示,600件的豬肉採樣中,只發現2件產地來自美國,質疑「美豬究竟去哪了」?圖/消基會提供

「美豬到底去哪裡了?」消基會今(29)日舉行記者會,質疑台灣市場上部分豬肉產品標示不全,美豬去向仍不明朗,質疑有業者在標示上「洗產地」。對此食藥署做出回應表示,從2021年起一直都與地方政府合作執行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截至今年7月為止,共查獲97件標示不符規定,均已依《食安法》裁處,裁處金額共計321.6萬元。

消基會指出,他們在2023年6月曾發布市售豬肉製品產地調查,喊話食藥署應予重視標示問題,但時隔1年,消基會在今年6、7月間再次針對豬肉產地標示進行調查,在北中南的市場攤販、便利超商、超市、量販店及餐飲業,共採樣計600件含豬肉成分或豬其他可食部位的相關食品,結果顯示,有6.5% (39件)商品或店家未依規定對豬肉產地進行標示,而美豬今年調查仍然只找到2件。

消基會也再次提出疑問,指出為何美豬佔進口豬肉量第3名,但這些已進口的美豬究竟去了哪裡?表示對於消費者而言,想知道自己吃的豬肉是否經過「洗產地」,呼籲政府機關應開放進口豬肉流向資訊,並提供消費者自主查詢的管道。

對此食藥署說明指出,依《食安法》規定,輸入食品應申請食品輸入查驗,查驗結果符合規定後,始予放行輸入,而自2021年至今年7月,國產及輸入豬肉總淨重共計340.7萬公噸,其中美國輸入佔2.8萬公噸,占0.8%,輸入生鮮冷藏冷凍豬肉及其可食部位均符合衛生標準。

不過豬肉產地標示是否有「洗產地」的可能?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表示,為督促食品業者落實標示規定,2021年起與地方政府衛生局合作執行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稽查計畫,截至今年7月已完成查核26萬2969件次,查獲97件標示不符規定,均已依《食安法》裁處,裁處金額共計321.6萬元。經食藥署統計,26萬餘件次中,標示美國豬肉者計2461件次,佔比為0.9%。

食藥署強調,一直有嚴謹執行食品輸入查驗,確保輸入食品安全衛生,同時落實市售食品監管,查獲違規即依法處辦。至於消基會指稱今年未有從瑞典、義大利進口豬肉紀錄,但卻在調查中發現2家業者標示來自此處,食藥署將再實際查察該產品再做確認。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