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住」「滯」與「蹛」之辨/依轉音規則確認台語tua本字

總結來說,閩南台語tua的本字是「住」和「滯」,至於「蹛」字,因流於古僻,且是「滯」的同音字或異體字,字義模糊不清,也不為大眾熟悉,應予以捨棄不用。

陳明道(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2025/02/24 11:00
官版台語辭典大量使用漢語字典查不到、電腦中文系統打不出來的古僻字眼,將導致語源迷失及書寫系統混亂,也不利於母語的教育與推廣。示意圖/民報資料照

居住,閩南台語說為tua(toa,音同台語帶),漢字有3種寫法,官版台語辭典寫作「蹛」,《臺日大》《廈英大》《甘字典》與有些辭典寫作「住」,吳守禮教授編著的《國台對照活用辭典》寫作「滯」,該典引述《普閩典》說,「蹛」是方言字,不適於表達居住義的台語tua,改為「滯」方合詞義;該典說「住」字也可用,但是訓讀字,不是本字,本字應是「滯」,有二例句:「滯在此附近(tua ti tsit hu-kun/住在這附近)」、「滯在內底(tua ti lai-tue/住在裡面)」。

筆者查閱各版閩南台語辭典,除官版台語辭典外,都不收錄「蹛」字條,此古字華語唸 ㄉㄞdai,意為「繞林而祭」,並無居住義,另唸ㄓzhi,漢語辭典釋為「滯」的異體字。官版辭典採用此字義不清且華語和台語社會不認識的僻異字眼,捨棄字義契合且平實易懂的「住」,缺少正當合理性。(註1)

「蹛」古字華語唸 ㄉㄞdai,意為「繞林而祭」,並無居住義。圖/擷自康熙字典網路版

「住」究竟是tua的本字或訓讀字?若能證明為本字,便可促請官版台語辭典捨「蹛」,改用大眾熟悉且與漢語文化圈(包括日韓越語)接軌的「住」,以利台語文書寫系統建立、以及母語教育推廣。

首先從華台轉音規則考察,華語或閩南台語的母音i/ai/uo/u可轉讀閩南台語ua,茲分述如下:

1iua倚→ua(如ua-kho=倚靠);屜→thua(如toh-tua=桌屜);徙→sua(如tshian-sua=遷徙)。

2aiua帶→tua(如kho-tua=褲帶);戴→tua(如tua tshiu-pio=戴手錶);蔡→tshua(如siN-tshua=姓蔡)。

3uoua濶→khua(如khui- khua=開濶);我→gua(如li-gua=汝我);活→ua(如sing-ua=生活)。

4uua詛→tsua(如tsiu-tsua=呪詛,即發誓);潄→sua(如sua-khau=潄口);滯→tua(如tua-iN=滯院,即住院),閩南台語唸tu/te/ti,原義為阻滯不通,與華語相同。

依上述轉音規則以及吳氏《國台對照典》「住(著)」條解釋,「滯tu」可轉讀tua,意為居住或逗留。

華語「滯留」及日語「滯在/たいざい/ tai-zai」或「滯留/たいりゆ/ tai-riu」,乃指因旅行或事故在某地逗留,不計時間長短;相較之下,閩南台語「滯tua」含義較廣,包括短期「滯留」及「滯在tai-zai」,如「滯旅館/tua li-kuan/住旅館」「滯院/tua iN/住院」,安頓下來的居住義,當然也是「滯」,如「汝滯在底位?/li tua ti to-ui?/你住在哪裡?」。

閩南台語「滯tua」含義,包括因故而短期「滯留」,以及長期「居住、安頓(下來)」,如「汝滯在底位?/li tua ti to-ui?(你住在哪裡?)」示意圖/pixabay

接下來說「住」,吳氏《國台對照典》引述《甘字典》說,台語「住」可唸tu及tua二音,據上述轉音規則第(4)項,閩南台語「住tu」可轉讀為tua,跟「滯tu」一樣,「住」與「滯」音義相同,如此說來,閩南台語tua的本字可以是「滯」或「住」。

吳氏《國台對照典》說「住」在台語唸tua是訓讀字,不是本字,然該典又引述甘字典說,「住」可白讀tu及tua二音,依以上轉音規則第(4)項,「住」可由tu轉讀tua,這就不是訓讀,而是確認「住」可白讀tua,亦即tua的本字無疑。

值得注意的,是滯」在粵語唸zai,客語唸dai,日語唸tai,母音皆同,應非巧合,而是有古代音源連結,客系詔安話受閩南方言影響,使用「蹛」,也唸dai或doi,表居住及逗留義,如「蹛院/dai-inn/住院」;閩南台語的「滯」雖不唸tai,但其異體字「蹛」唸tai,可轉音為tua,跟上面轉音規則第(2)項「帶」及「戴」由文讀tai轉為白讀tua,是同樣的轉音型態。

可見在古代,這些漢語系語言是使用「住」滯」蹛」等字表達居住及逗留義,其共同點,是由阻滯」或停住」的原始字義引申為居住或逗留義,而其發音不外是客系的dai和閩系的tua(註2)

漢語系語言「住」「滯」「蹛」等字,其共同點,是由「阻滯」或「停住」的原始字義引申為居住或逗留義。示意圖/擷自HOPE English 希平方學英文/YT頻道

總結來說,閩南台語tua的本字是「住」和滯」,至於蹛」字,因流於古僻,且是滯」的同音字或異體字,字義模糊不清,也不為大眾熟悉,應捨棄不用,如吳守禮教授所建議。

最後,「住」與滯」都可作為tua的本字,但前者是漢語文化圈(包括日韓越語)的常用字,可與華語及諸姐妹語言接軌,且簡潔易懂,比起滯」字,更適合納入台語文書寫系統。

確認「住」為閩南台語tua的本字,再度印證筆者觀點,即閩南台語的本字,追根究柢大多是平實易懂的漢字,官版台語辭典大量使用漢語字典查不到、電腦中文系統也打不出來的古僻字眼,將導致語源迷失及書寫系統混亂,且與漢語文化圈脫節,不利於建立切合新時代需要的台語文書寫系統,也不利於母語的教育和推廣。

附註:

註1.官版台語辭典的「住」,只能用於複合名詞,唸tsu,如「住址」,該典說「住」作為單詞,是「無義項」。

註2.客語改用同音字「戴dai」,如「戴哪位?/dai nai-vui?/住在哪裡?」「戴院/dai inn/住院」「戴學寮/ dai hog-liau /住學生宿舍」。

吳氏《國台對照典》說「住」在台語唸tua只是訓讀字,不是tua的本字,然該典又引述甘字典說,「住」可白讀及二音,依以上轉音規則第項,/可由轉讀,這就不是訓讀,而是確認「住」可白讀,是 的本字無疑。

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