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秋分3】秋天第一道鋒面何時來?氣象局:9月底前機率小

隨著「秋分」來臨,代表秋日已進行至一半,氣溫也將開始逐漸降低,民間俗諺有著:「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的說法,過了秋分,天氣寒暖變化將加大,必須得要開始留意清晨及夜間的保暖,以免著涼。
不過由近日的天氣看來,秋老虎威力仍猛,白天氣溫仍然有高達30度左右的高溫,「秋分」來臨後,是否會迎來入秋後的第一道鋒面,帶來秋日的涼意?
對此中央氣象局長期預報課課長羅資婷說,根據過去資料顯示,秋天的第一道鋒面平均值落於9月17日,正常值範圍為8月29日至10月7日間,大致落在「白露」和「秋分」節氣附近,不過今(2023)年到目前仍未有鋒面影響,影響時間已晚於第一道鋒面平均值,而以目前的預報來看,至9月底受到鋒面的影響機率小,因此秋分前後應該還無法感受到明顯的秋意。
事實上,秋天的一道鋒面抵達台灣的日期,每年並不相同,根據自1976年至2022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最早的第一道鋒面日期是在1986年的8月22日,而最晚則是在2022年的11月23日,不過這46年來,影響台灣第一道鋒面的時間有隨時間逐漸變晚的趨勢。


入秋的第一道鋒面代表北方冷空氣已具有一定勢力,一陣秋雨一陣涼,羅資婷表示,隨著大陸冷高壓增強,冷空氣南下遇到海洋上較暖和的空氣,形成鋒面,當鋒面影響台灣,溫度下降,迎風面的北部及東北部易有降雨。
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秋天的鋒面絕大多數是冷鋒,為移動性鋒面,鋒面兩側溫度差異大,秋天的鋒面相較冬天的鋒面具有更多的對流性質,有時候還是有可能出現短時強降雨,甚至雷雨等現象,尤其秋颱和鋒面的共伴效應,容易為北部東北部一帶帶來劇烈降雨。
當秋天的第一道鋒面來臨後,隨著一道又一道的鋒面通過,台灣的天氣就會愈來愈冷,不過,鋒面通過的早或晚,與整個冬季平均氣溫偏寒或偏暖、降雨偏濕或偏乾並無研究證明有明顯關聯性。羅資婷也指出,雖說今年太平洋赤道海溫仍朝向聖嬰現象發展,但從過去資料顯示,第一道鋒面影響時間與聖嬰現象是否發展並無明顯關聯性。
根據最新氣象預報,9月23日秋分雖還未迎來秋天的第一道鋒面,不過當天台灣將受東北風影響,迎風面將會有局部陣雨,早晚氣溫也會稍降,提醒民眾還是要對多變的氣候多加留心,做好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