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大限將至 鄭麗君本周擬赴美啟第四輪談判 爭取關稅降至韓日水準
美國對等關稅將於8月1日上路,副院長鄭麗君最快本周赴美展開第四輪實體談判,爭取台灣關稅不高於日韓,並應對美方對「洗產地」問題的關切。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美國對等關稅措施將於8月1日正式上路,台灣面對32%的預定稅率壓力沉重。據了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與經貿談判總代表楊珍妮最快將於本周再度率團赴美,與美方展開第四輪實體磋商,希望進一步推進談判進度,爭取關稅降至不高於日本、南韓等主要競爭國的水準。
目前台美已完成三輪實體談判,雙方在多項關鍵議題上初步達成共識。消息人士指出,本次磋商重點將放在關稅稅率調整與產地認定規範,特別是針對美方對「洗產地」(circumvention)的高度關切。
據透露,美國商務部近期再次與我方溝通洗產地標準,我方則強調已採取「事前加強防範、事中嚴查、事後嚴罰」三道防線,並依據《貿易法》及WTO原則,明確定義我國產製(MIT)標準,包括「完全取得」、「完全生產」與是否達到「最終實質轉型」,如加工後稅則前六碼變更、附加價值比率超過35%等。
有知情人士指出,美方仍可能要求台灣調整附加價值比率或擴大關稅範圍。雖不致於立即波及所有產業,但初步判斷美方重點鎖定輸美的資通訊產品。對此,我方團隊正積極備戰,希望爭取以「印尼模式」為基礎,將關稅從原先的32%下修至19%或更低。
台灣政府對於台美對等關稅談判結果抱持審慎樂觀態度。據了解,雙方除討論短期稅率調整外,也同步評估未來是否簽署對外貿易框架協議或更完整的貿易協定。相關人士透露,談判進展「已有具體成果」,目前重點是爭取進一步突破,讓台灣出口企業能在全球供應鏈中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