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抗戰八十周年紀念/三包「乖乖」是通往更多理解的起點

三包「乖乖」不是終點,是通往更多理解的起點,希望那些習慣從中國視角出發的批評者,能夠學著從臺灣出發,向未來說一聲:「我們記得,因為這是我們的土地,是我們的國家。」

陳義平(退伍軍人)
2025/05/16 10:00
國防部說明紀念二戰與抗戰80周年主軸為「反侵略、護家園」,並區分「守護中華民國」、「軍民同心抗敵」、「青年挺身衛國」以及「友盟共同奮戰」等4個主題。圖/擷自中央社YT頻道

近日一篇主題《國防部用三包乖乖紀念抗戰?》投書,從情感訴求與歷史傷痕出發,批評國防部舉辦抗戰80周年紀念活動「敷衍、宣傳、冷漠」,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我想問,我們紀念抗戰是要回到那個兩岸尚未分治的時空,還是要讓今日臺灣人民,尤其年輕人,記住我們曾與世界並肩反抗極權,守住家園?

紀念方式不應陷入形式主義

今日年輕世代需要的,不是石碑或致詞,而是以更輕巧的視覺語言、更貼近生活的方式啟動對話,讓歷史從課本走出來,成為公共記憶,國防部推出「乖乖」紀念抗戰限量款引發討論,正說明它的宣傳效果已觸及年輕世代,再搭配軍事攝影展、音樂會與嘉年華等各式活動,也顯見國防部對於抗戰紀念活動的重視,那些說「國防部只用3包乖乖交差了事」的人,或未曾親臨現場,或根本無意看見。

飛虎隊抗戰事蹟在「大中國敘事」中常被抹去,國防部此次推出「飛虎隊乖乖包」正是以臺灣觀點重新詮釋歷史的開始。圖/國防部提供

臺灣需要自己的歷史敘事

有些人將抗戰視為「中華民族共同記憶」,這固然無可厚非,但我們也該思考,站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怎樣的紀念才有意義?以飛虎隊為例,在中美交惡的背景下,飛虎隊抗戰事蹟往往在對岸「大中國敘事」中被抹去,而我國防部此次推出「飛虎隊乖乖」聯名限量款,除彰顯友盟合作精神,更是以臺灣觀點重新詮釋歷史的開始,並非只是簡單地消費「抗戰」。

三包「乖乖」不是終點 是通往理解的起點

批評國防部的聲音,很多來自一些自稱黃埔精神傳人者,然而他們責難焦點並不在於如何「紀念」,而在質疑現役官兵的忠誠與國家認同,事實上,今日國軍肩負守護臺灣民主與安全的重責大任,他們的信仰與熱忱絕不輸給任何世代的軍人。

三包「乖乖」不是終點,是通往更多理解的起點,希望那些習慣從中國視角出發的批評者,能夠學著從臺灣出發,向未來說一聲:「我們記得,因為這是我們的土地,是我們的國家。」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