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重塑軍人形象,讓全民敬重保家衛國者

和平從來不是天賜,而是人民願意守護的成果。讓我們從今天起,重塑軍人榮耀,捍衛民主家園;讓每一位保家衛國的軍人,都能昂首走在我們當中,獲得最真誠的敬意與掌聲。

蕭錫惠(民進黨美東黨部前評議委員、紐約NPI電腦公司總經理)
2025/07/07 05:58
賴清德總統為漢光演習實施精神勗勉,勉勵國軍運用各界物力與民力共同生存,打造全社會防衛韌性。圖/翻拍總統府官網

在中國持續以軍事威脅、認知戰與滲透行動對台施壓之際,我們首先必須正視一項根本挑戰──台灣社會對軍人的誤解與忽視,正在削弱我們捍衛和平的力量。

軍人不是「靠行吃飯」的職業,而是以生命守護國家的基石。唯有重建軍人榮譽與社會尊敬,讓年輕人願意從軍、家長願意支持、企業願意協力,全民防衛才能從口號走向戰略實踐。

總統賴清德在「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中強調「和平靠實力」,明確將「全民防衛」與「軍事現代化」作為台灣生存的雙引擎,意在讓政府、軍隊與人民形成命運共同體,建立真正的戰略韌性。然而,若人民對軍隊沒有信任與尊敬,國防體系再完整也難以動員。

總統賴清德在「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中強調「和平靠實力」,明確將「全民防衛」與「軍事現代化」作為台灣生存的雙引擎。圖/翻拍總統府官網

國軍改革不能僅仰賴制度設計,更須翻轉軍人形象與社會文化觀感。唯有讓軍人重新成為社會的英雄角色,才有可能建立全民敬重、世代願投的正向循環。這樣的改變不只是國防部的責任,更需要政黨、媒體、學界與民間共同參與。

遺憾的是,部分在野政治人物為搏聲量,經常將正當的國防政策貶為「軍備挑釁」,甚至與中共輿論話術互相呼應,無異於自廢武功。面對敵意政權,台灣需要的不是虛妄的和解幻想,而是政治共識上的團結與清醒。

所謂「全民皆兵」,不只是讓年輕人去當兵,更是要推動全民備戰:從校園國防教育、社區防空急救、企業資安訓練、物資儲備,到軍民協力演練,每一位國民都是前線的一分子。國軍也應積極培養熟悉AI、電戰與網路作戰的新世代「科技將軍」,以應對無人化與資訊主導的戰爭新常態。

此外,不能忽視的是第五縱隊的滲透與內應問題。中共對台滲透早已不限於軍事領域,更深入政界、媒體、宗教、校園與社群平台。這不是陰謀論,而是國安現實。強化《反滲透法》、建立透明的政治資金流與外來言論檢核制度,已是刻不容緩。

賴總統所說的「和平靠實力」,不是簡單的標語,而是一項召喚全民意志的政治承諾。台灣要避戰、止戰,不能靠退讓與天真對話,而是必須以實力威懾敵人、以團結凝聚人心。

我們應建立三大國防支柱:

一、敬重軍人、吸引人才;

二、全民防衛、軍民一體;

三、朝野一致、堅守民主。

和平從來不是天賜,而是人民願意守護的成果。讓我們從今天起,重塑軍人榮耀,捍衛民主家園;讓每一位保家衛國的軍人,都能昂首走在我們當中,獲得最真誠的敬意與掌聲。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