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推論掀全球「儲存」危機 HDD、SSD雙缺真相曝光
.
江星翰
誰引爆這場全球性記憶體缺貨潮?慧榮總經理苟嘉章直言,關鍵就在「AI(人工智慧)推論帶來的強勁儲存需求。」他坦言,2024年開始AI推論成長強勁,隔年資本支出投入力道明顯超越訓練階段,預期2026年還會大幅增加。
傳統硬碟成供應鏈最脆弱「木桶短板」
在AI伺服器運算時需處理TB級資料的背景下,高容量儲存成為剛性需求。苟嘉章指出,傳統硬碟(HDD)反而成了供應鏈中最脆弱的一環,其供應鏈高度集中,僅有2至3家供應商。
由於HDD廠商經歷疫情期間的超額下單後,擴產態度極為謹慎保守,近年轉為採取「依訂單生產」模式,無法臨時加量下單。這導致HDD的交貨等待時間長達一年甚至更久。
儘管HDD供應吃緊,苟嘉章強調,AI伺服器所需的資料存取量極大,並非DRAM或HBM能承接的。以資料中心熱儲存為例,目前全球NAND Flash產能還不夠熱儲存需求的10分之一。他斷言,SSD在未來10年內都無法完全取代HDD。
中國搶不到HDD轉攻高容量SSD釀雙缺
由於無法及時獲得足額的HDD分配量,客戶只能轉向大舉採購高容量企業級SSD,導致SSD供應同步吃緊。苟嘉章提到,今年第二季以來,中國企業級市場突然出現對64TB/128TB SSD的強烈需求。同時,北美業者對於128TB至256TB SSD的需求也急速拉升,市場趨勢從TLC NAND轉向QLC NAND。
在消費性應用部分,高階化趨勢同樣加速了SSD消耗。蘋果的iPhone 17全面取消128GB容量,並將高階機種儲存容量提升至2TB。苟嘉章預估,這將推升智慧型手機在2026年的位元成長可望達35%。
苟嘉章認為,這場AI推論帶來的「儲存軍備競賽」,使得高容量HDD與SSD同步緊繃,短缺不會在短期結束,逼迫各大科技巨頭必須親自向原廠包下產能,爭奪在AI時代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