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王光祥財務吃緊》爲解財務壓力 王光祥三手段讓大同股東心寒
近來三圓建設創辦人、大同前董事長王光祥因財務問題備受矚目。10月底,他突然請辭三圓與大同董事,一度傳出個人跳票。事實上,王光祥資金壓力沉重的傳言,早在市場上流傳已久。
台北之星銷售不振 國光客運虧損雪上加霜
根據業界消息,王光祥財務壓力的主因,來自於他主導投資的豪宅案「Diamond Towers台北之星」。該案定位為台北東區地標級豪宅,單坪開價超過200萬元,原被視為王光祥個人事業代表作,但近年豪宅市場買氣降溫、高端客層轉趨保守,加上升息與稅制改革,使銷售速度不如預期,資金回收延宕,龐大的興建成本成為壓力來源。
此外,他持股超過二成的國光客運近年連年虧損,也讓整體資金緊繃。受到疫情衝擊、公路客運市場競爭激烈,加上油價上漲與人力成本推升,使國光客運營運困境未解。對高度依賴融資運作的王光祥而言,這兩項投資幾乎同時卡住現金流。(延伸閱讀:跳票、辭董事 王光祥親自回應了)
財務壓力難解 三手段引發股東不滿
在資金調度日益吃緊的情況下,王光祥於擔任大同董事長期間,陸續採取了三項行動,以解燃眉之急。然而,這些做法不僅未能緩解危機,反而讓多位大股東感到心寒,股東關係逐漸瓦解。
手段一:賣股求現金 外圍金主大舉出脫
消息人士透露:「2023年中,王光祥曾向其他大同股東坦言財務吃緊,並表示有意出售約3萬張大同股票。當時大同大股東吳振隆義不容辭答應幫忙,未料不久後,王光祥在外圍持股的金主卻出脫十餘萬張大同股票,遠超過原先說明的數量。」
該名人士指出,這起事件讓股東間關係破裂,「王董(王光祥)當時聲稱是為了應急,但外圍金主拋售的幅度太大,加上後來股價一路走跌,他還出面說自己可以護盤,弄得大家不愉快。」不過針對相關情事,王光祥曾回應:「大股東們都沒有賣,應該是在盤整。」
手段二:動用精英資金護盤 被質疑以子養母
2024年1月王光祥又出手。在他主導下,精英動用超過40億元資金買進大同股票,平均每股成本將近48元,由於該公司本身營運表現不佳,市場質疑此舉背後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他質押中的大同股票價值,避免跌破融資維持率。
而該操作雖在短期內穩住股價,卻引起其他大股東的不滿與質疑,動用子公司資金護盤母公司,恐涉及利益衝突與公司治理疑慮,此舉也將削弱精英本業的資金運作與財務健全性。
手段三:推動庫藏股註銷 被指為解個人資金壓力
另一方面,王光祥還主導大同董事會通過實施庫藏股並註銷。據了解,當時他以「穩定市場信心、提升股東權益」為由提出方案,但實際上,大同執行庫藏股的時機,恰逢市場低迷、王光祥個人融資維持率接近警戒水位,引發外界質疑真正目的在於支撐股價、緩解自身資金壓力。
所謂「庫藏股註銷」,是指公司以自有資金買回自家股票後註銷,藉以減少總股本、提升每股淨值。正常情況下,庫藏股多用於穩定股價或回饋股東;但王光祥在個人財務壓力升高之際啟動,引發外界聯想,「若公司在主要股東資金吃緊時啟動庫藏股,恐被解讀為自身資金壓力下的護盤行動,長期下來不僅消耗公司現金流,也可能削弱財務彈性。」一名業界人士指出。
股東信任瓦解 大同派系版圖重整
王光祥一連串操作讓大同內部股東心生芥蒂,紛紛退場。其中,吳振隆手中大同股票從20多萬張降至8.2萬張,目前持股不到4%,上個月更宣布辭任大同副董、大同資產董事長,同時卸下大世科董事長職務。
前精英董座蔣東濬也認為投資大同的效益不高,陸續清空持股;大股東鄭文逸則因涉及炒作案入獄服刑,持股降至約8%;至於王光祥,手中大同股票也從去年的30多萬張降至20多萬張,目前持股不到10%,未來將進一步調節至約15萬張、持股6%左右。
財務風暴未歇 如何止血成最大考驗
外界觀察,王光祥近年一連串動作,顯示其財務壓力已浮上檯面。儘管他已辭去董事職務、淡出公司經營層,但財務壓力與市場信任仍是未解課題。
而大同董座目前雖由三立電視董事長張榮華擔任,但前團隊的財務決策與股權變動仍留下後續效應,未來在產業轉型與公司治理重整的過程中,如何淡化外界對舊勢力的疑慮、建立新團隊的經營信任,將是張榮華必須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