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新局】落實分權、分治 台塑進入專業經理人時代

台塑集團在8月中旬完成總裁交接,由南亞公司董事長吳嘉昭接任,象徵著行政中心正式由專業經理人全面主導,成為台塑集團重要里程碑。
制度化傳承 家族退居幕後
台塑集團的分權、分治模式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當時王永慶、王永在兩位創辦人為了確保企業永續,設立「行政中心」與「管理中心」。行政中心由四寶及河靜鋼鐵的專業經理人組成,負責日常經營決策;管理中心則由家族成員組成,專注於監督與建言。
2006年創辦人正式交棒後,家族逐步淡出經營決策,2017年,兩位創辦人家族成員王文淵、王瑞華、王文潮及王瑞瑜等4位委員,更全面退出行政中心,徹底將經營權交給專業經理人,僅由王文淵兼任行政中心總裁。
這套制度的核心精神,是避免家族色彩過重導致決策失衡,確保企業治理長期穩定。外界普遍認為,這樣的分治設計,已讓台塑躋身台灣少數真正落實專業經理人治企的家族企業,如今更進入專業經理人時代。
台塑模式vs.台灣家族企業
台灣多數大型企業依舊以家族為核心主導經營,無論是金融、食品、傳產或科技產業,董事長或總經理位置往往由家族成員承接,即便聘請專業經理人,也大多無法掌握核心決策權。
這種結構容易導致以下三大現象:一、接班紛爭頻傳:家族成員之間常因股權或經營理念不同而引爆爭議;二、決策過度集中:缺乏監督與制衡機制,可能因一人決策而影響公司長期發展;三、專業人才受限:專業經理人往往淪為執行角色,無法發揮最大效能。
相較之下,台塑藉由制度設計,將家族角色清楚劃分在「管理中心」,專業經理人則在「行政中心」掌舵,避免了權力過度集中,也大幅降低接班糾紛的風險。
吳嘉昭接任的象徵意義
而吳嘉昭多年來深耕南亞,專精於化工與電子材料領域,不僅在AI伺服器、半導體材料等新興應用展現前瞻眼光,也在行政中心累積決策經驗。他接任總裁,象徵著台塑集團正式走向專業經理人制。
法人分析指出,這不僅強化了外界對台塑提團治理的信心,也為市場傳遞一個訊號:台塑並非靠家族色彩維繫權力,而是透過制度化傳承讓企業持續壯大。
對於仍陷於接班困境的台灣家族企業而言,台塑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樣本。透過建立制度、分清所有權與經營權,家族成員仍能保有影響力,但不會過度干預營運,反而讓專業經理人充分發揮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