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風災】馬太鞍堰塞湖如何形成?新竹泰崗溪堰塞湖也在監測中

.

秦宛萱
2025/09/24 15:05
馬太鞍溪堰塞湖發生霸頂溢流,重創下游光復鄉。(翻攝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發生壩頂溢流,洪水有如海嘯過境,重創下游光復鄉,目前已釀14死,還有124人失聯,當前最重要的當然是全力搜救,但這場災難也提醒台灣,堰塞湖帶來的地質、工程與防災管理的複合性挑戰。

馬太鞍溪堰塞湖如何形成?

堰塞湖的廣泛定義為河流因土石崩塌而堵塞而成的湖泊,尤其,台灣山區地勢陡峭、地質破碎,加上地震或颱風豪雨事件容易造成山區土石崩塌,崩塌之土體一旦於河道堵塞,極有可能形成堰塞湖。

今年7月馬太鞍溪上游發生大規模崩塌,甚至還引發了地震規模4.9的非結構性地震,築起壩體,讓水流無法正常下泄,因而蓄水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衍生災害

堰塞湖之災害主要來自其蓄積水體,在發生區上游,河道兩側聚落、道路可能受到蓄水量增加而發生淹沒災害,而其壩體因不穩定,蓄積水體於短時間內大量湧出,將造成壩體潰決,進而引發潰壩水流或是大量土砂流出等現象,對下游地區造成極大之威脅。

這次受到強颱樺加沙外圍環流帶來的驚人豪雨影響,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於昨日下午發生壩頂溢流,短短30分鐘,等同有1540萬噸的水瞬間湧出,相當於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造成大量洪水與泥砂洩入下游光復鄉,釀成14死、18人受傷,尚有124人失聯中。

台灣有哪些堰塞湖?

台灣最早有較完整的堰塞湖紀錄為1862年的草嶺堰塞湖,至今已發生堰塞湖案例共88處,不少堰塞湖來不及處置前就已潰決,或是經判斷後無立即危險且無保全對象而採持續觀察。

若要看家裡附近有沒有堰塞湖,則可至農委會的「技術研究發展平台」地圖查詢。

根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資料,目前監控中的堰塞湖,除了花蓮馬太鞍外,尚有2024年11月康芮颱風所形成的新竹泰崗溪堰塞湖。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