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台南建城400年(12)台灣第一所中學也在台南

台灣第一所中學是光緒11年(1885)由基督教長老教會創立的,現今的台南市長榮中學,這也是清領時代台灣唯一的中學;北部也有一所基督教長老教會早年創立的中學,就是淡江中學,明治44年(1911)成立的。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2024/04/22 06:35
現今的台南市長榮中學是台灣第一所中學。圖/截自私立長榮高級中學官方頻道

台灣第一所中學是光緒11年(1885)由基督教長老教會創立的,是現今的台南市長榮中學,這也是清領時代台灣唯一的中學;在北部也有一所基督教長老教會早年創立的中學,就是淡江中學,明治44年(1911)成立的。

台南市長榮中學。圖/截自私立長榮高級中學官方頻道
新北市淡江中學,明治44年(1911)由基督教長老教會早年創立的。圖/取自淡江中學官網

1885年6月12日第1期《台灣府城教會報》創刊,在第3版第2欄「論設立中學」(即今之長榮中學)即是設立中學的消息,以現在來說,可以稱它為廣告,或「廣編稿」,或是新聞公關稿publicity。

從這個廣告中,可以看出當初教會創辦學校的精神、課程內容與招生辦法、學費,原文是白話字,即廈門音福建話的拼音,不容易讀,以下是以現在的華語譯出的新聞內容 —論設立中學

設立中學的意思是怎樣?是因為人在那些小學讀沒多深,也是只有讀字而已,沒甚麼學別的,所以我們想在府城著設一所中學給人可以受各項的教示,就像聖書(聖經)的道理,讀白話字,唐人字(漢字),寫字,地理,各國的記錄,算術,天文也有;所以有請一個英國的先生(老師)過來是特工要料理這些代誌(事情)。

人若要差他的後生(兒子)來這讀,他就要寄批(寫信)給阮知,或是要通知傳道理的人(即傳教士), 給他們可以通知阮,先生的薪金阮攏出(全部準備),不過各人著(必須)擔當各人家己伙食的所費(費用)而已,一月日(一個月)差不多一個銀錢。

這個中學在八月初裡才會開(開始),彼霎(那時)大學讀冊(在神學院讀書的學生)的學生要再來府裡聚集,就彼的(那些)中學的學生通(可以)跟伊相合來(一起來),要來的學生,至少要十二歲才通(行)。

譯文中的括弧內是現在文義的說明,這個廣告或新聞讓我們瞭解台灣第一所中學的招生與教育內容,學生年齡限12歲以上,只要寫信報名或告知教會人員即可入學,而且免學費,只要個人自理伙食費而已;上課內容除宗教課程(讀聖經)外,也教漢文、地理、各國時事、算術、天文,除傳承漢文外,亦帶入了現代教育的觀念,開啟學生視野。

從清領時代開始,長榮中學已有140年的歷史,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亦是該校校友,林茂生東港人,其尊翁林燕臣為秀才,被聘來府城幫醫館外籍傳教士教授漢文及台語,林茂生追隨其父來台南,因此接受基督教並進入其教育體系,後來留學日本、美國,192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但戰後被國民黨殺害。

此外長榮中學傑出校友還有音樂家郭芝苑、蕭泰然,參與民主運動的鄭兒玉牧師、一生投入雲嘉南臨海地區烏腳病防治的王金河醫師,而朱立倫的岳丈高育仁也是長榮的校友。

除男生的中學外,基督教長老教會也創辦女子中學,在隔年1886年《台灣府城教會報》第17期即有「開設女學」的消息。

開設的女學即今之台南市長榮女中,新聞中說明創辦緣起 - 兩位修女朱約安Joan Stuart與文安Annie E. Butler於1885年先來台學習台文,開學日期為1887年元月,接著說明入學條件:1、女生至少8歲,2、學校備有基本生活物品,學生只帶日常衣物即可,3、伙食費每半年2兩,4、教學內容寫字、算術、女紅及聖經,5、粗重工作自有專人料理,學生只需從旁幫忙,6、文具筆墨圖書由學校準備,7、不可纏足,若已纏足亦請先解開。

請注意第7點「不可纏足」,清朝男的要留辮,富有家庭的女子要纏足,纏足只是滿足男人的戀童癖,和太監一樣,都是極不人道的「中華文化」,而且早年父母觀念閉塞,認為生女生就是「賠錢貨」,15、16歲就嫁人,還念甚麼書;外國傳教士勇於挑戰民間觀念,革除惡習移風易俗,應該鼓鼓掌。

基督教長老教會在南部的中學設立於1885年,女學設立於1887年元月,在北部馬偕亦在1884年設立「淡水女學堂」,以培養女性傳道人,招收了數十名女生,年歲不拘,均比官辦的學堂早。台灣直到1886年6月首任巡撫劉銘傳方奏請在台北大稻埕設立西式學堂,1887年三月創辦,延聘有留學經驗的張爾城為總監,英人轄治臣、丹麥人布茂林教授外語,另漢人助教2名、教習4名,教授英文、法文、地理、歷史、測繪、算術、理化等課程,是台灣最早的培養翻譯和技術人員的西式學校。

基督教長老教會在1884年於北部設立「淡水女學堂」。圖/生活中心攝
馬偕在1884年設立「淡水女學堂」,以培養女性傳道人,招收了數十名女生。圖/生活中心攝

劉銘傳在清朝的官僚派系中屬李鴻章系統,但李鴻章與光緒帝師翁同龢不和,1890年劉銘傳被參,裁示革職留任,但劉銘傳很率性表示不幹,奏請辭官,1891年6月去職離台,離台時他將朝廷歷年來給他的養廉銀和賞銀都留在西學堂,但此西學堂,旋即被接任的巡撫、不同派系的邵友濂,以經費無著落而裁撤。

相對於台北官方學堂受政治鬥爭或短視影響而失敗,傳教士在台灣辦的學校均歷經不同統治者,堅持延續百年至今,更是令人敬佩。

基督教的海外傳教,固然有榮耀上帝的宗教使命,但也伴隨著帝國主義的拓殖,殖民者帶來壓榨,也帶來醫療、教育、鐵路等現代文明,在亞洲、非洲、南美的曾經被殖民的國家皆是如此,評價兩極;但台灣北部的加拿大傳教士、南部的英格蘭傳教士,背後並沒有跟隨船堅炮利的殖民者,其傳教只是單純的宗教動機,這也是我們更應該感謝的地方。

【延伸閱讀】

台南建城400年(1)台南建城,誰的城?

台南建城400年(2)鄭成功「收復台灣」?

台南建城400年(3)鄭成功是殘暴的軍人?

台南建城400年(4)鄭成功崇拜:依政權更迭而起伏

台南建城400年(5)到消失的台灣第一街找「獅子」

台南建城400年(6)到番仔樓要看甚麼?

台南建城400年(7)天后宮也有分大小?

台南建城400年(8)府城迓媽祖,媽祖婆押後

台南建城400年(9)也拜赤兔馬的祀典武廟

台南建城400年(10)到府城不看「匾」,會被看扁

台南建城400年(11)台灣第一張報紙,在台南發行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