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台南建城400年(11)台灣第一張報紙,在台南發行

台灣第一張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使用廈門音福建話的羅馬拼音,創辦於1885年(清光緒11年)6月12日,是台灣第一份報紙、第一個大眾傳播媒介,也是至目前仍持續發行的宗教刊物,見證了台灣開發史。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2024/04/18 11:27
《台灣府城教會報》創刊號(1885)。攝影/鄭自隆

台南是文化古都,台灣第一張報紙19世紀末的清領時代創刊,就在台南發行,有點規模的圖書館都可找到複刻版,但大部分的人都看不懂,因為不是使用漢文,而是台灣的原生文字,早期台灣有兩種「原生」文字,都是外國傳教士創立的。

第一個原生台灣字是「新港文書」,台南早在十七世紀初期受荷蘭殖民,荷蘭派有傳教士宣教,1627年第一任的荷蘭牧師Georgius Candidius 抵台,在新港社(今台南市新市區新港村)學新港語,也就是西拉雅族之平埔語,並發展為以羅馬拼音的「新港文書」,在台灣歷史博物館有許多荷治時期的地契,就是用新港文書寫的,但現在已失傳。

第二個原生台灣字是「白話字」,台灣人稱之「番仔字」,因為是傳教士發明的,台灣早期傳教士分兩個系統,北部來自加拿大、南部來自英國,都是長老教會,英格蘭的傳教士來台灣之前,都會先到廈門受訓,學習廈門音福建話,也就是台灣話,並以之發展一套羅馬拼音系統,並謂之「白話字」,不使用漢字的原因是當時文盲太多,而漢字學習困難,羅馬拼音只要學會字母就可以拼出白話,學習容易。

現在有些基督教長老教會還是用台語佈道,台語聖經就是用「白話字」寫的,所以沒有失傳,很多教徒都看得懂。

台灣第一張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就是使用廈門音福建話的羅馬拼音,創辦於1885年(清光緒11年)6月12日,是台灣第一份報紙、第一個大眾傳播媒介,也是至目前仍持續發行的宗教刊物。

該報的創立是宗教傳播的使命,1858年天津條約開放通商港口,外國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1864年馬雅各James L. Maxwell醫師至廈門學習福建話,年底抵打狗(高雄),馬雅各從此駐台21年(1864至1885年)傳教與醫療服務。

台灣的第一台印刷機是馬雅各奉獻的,當初捐贈印刷機並不是為辦報,而是要印刷聖經、詩歌集與福音傳單,早年台灣教會的相關印刷品都仰賴廈門教區提供,1880年5月馬雅各購置,1881年6月分裝11箱的印刷機器運抵台南安平,經點收後安放在台南亭仔腳禮拜堂(今公園路口近民生綠園之太平境長老教會),但並沒有人懂得使用。

將這部印刷機啟用並賦予宣教意義的是巴克禮Thomas Barclay牧師,巴克禮是蘇格蘭人,1849年生,16歲生日那天即立下「獻身誓約」要服侍上帝,以後每年生日即再簽一次,直到85歲生日終身未曾間斷;1873年神學院畢業,1874年由倫敦長老教會海外宣道會指派至台灣宣教,從此一輩子奉獻給台灣,1935年以86高齡去世,去世後亦安葬於台南市郊三分子基督教公墓;巴克禮來台服務60餘年,創辦了台灣第一份報紙,撒下了現代文明的種子,台南市政府感念巴克禮牧師對府城的貢獻,台南文化中心對面的生態公園,就命名為「巴克禮公園」。

台灣第一張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創辦人巴克禮牧師。 鄭自隆 翻攝

此外在1895年日清簽訂馬關條約後,日軍依約接收台灣,大軍圍攻台南府城,黑旗軍潰不成軍,主帥劉永福棄守,攜眷變裝為婦人偷渡離台,有句台灣話說「阿婆浪港」就是嘲笑棄守的劉永福;當時台南處於無政府狀態,巴克禮應府城士紳之請,往見乃木希典,請其和平進城,使府城免於兵燓,其角色類似辜顯榮之於台北城。

1881年巴克禮例假返英,他特地找到一家印刷廠學習檢字與排版,老闆受他的誠意感動,指派技師專門指導;1884年元月巴克禮返台,馬雅各捐贈的印刷機仍未啟封,巴克禮著手拆封,4月組裝完成,5月24日開工(當日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生日),第一份印刷品順利印製完成。

1884年6月清法戰爭,法軍砲擊基隆,7月法軍突襲福建馬尾,福建水師全軍覆沒,8月法將孤拔登陸基隆仙洞,與霧峰林朝棟的「棟軍」決戰獅球嶺,下旬砲擊滬尾,陸戰隊登陸沙崙,1885年元月法軍全面封鎖台灣,5月清法於天津達成協議締結和約,6月法軍全數撤台。也因有清法戰爭影響,部分傳教士到廈門避難,因此第一張的《台灣府城教會報》才延至1885年(光緒11年)6月12日創刊。

《台灣府城教會報》「賣冊」廣告(1885),第1本是「新約聖書,黑皮的」,即精裝版新約聖經,賣200錢。 資料來源:《台灣府城教會報》第3期第7版(1885年8月) 鄭自隆 翻攝

《台灣府城教會報》歷經百餘年發展,期間刊名亦有改變,1892年改名為《台南府教會報》,1893年改名為《台南府城教會報》,1905年改名《台南教會報》,1928年台灣長老教會與北部中會之《芥子報》合併,更名《台灣教會報》,1932年再將《台灣教會報》與高雄中會之《教會新報》、台中中會之《福音報》合併,稱之《台灣教會公報》,此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期間只有戰後申請復刊期間稱之《台灣教會月刊》。

所使用的文字,從清領期間使用的白話字一直沿用至1969年,期間在日治後期(1932年5月至1942年4月)係白話字與日文合刊,1969年因國民黨政府禁止使用白話字的命令,1049期與1050期合刊為最後一期白話字公報後遭禁,至12月(1051期)改為漢文復刊,停刊8個月。

改名為《台灣教會公報》的《台灣府城教會報》,現仍持續出刊,是台灣第一份報紙,也見證了台灣開發史,外國傳教士為這塊土地澆灌的心力。

【延伸閱讀}

台南建城400年(1)台南建城,誰的城?

台南建城400年(2)鄭成功「收復台灣」?

台南建城400年(3)鄭成功是殘暴的軍人?

台南建城400年(4)鄭成功崇拜:依政權更迭而起伏

台南建城400年(5)到消失的台灣第一街找「獅子」

台南建城400年(6)到番仔樓要看甚麼?

台南建城400年(7)天后宮也有分大小?

台南建城400年(8)府城迓媽祖,媽祖婆押後

台南建城400年(9)也拜赤兔馬的祀典武廟

台南建城400年(10)到府城不看「匾」,會被看扁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