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台南建城400年(8)府城迓媽祖,媽祖婆押後

媽祖成了農曆三月電視新聞主角,是「聲量王」,白沙屯媽祖搶了頭香,接著就是大甲鎮瀾宮,一波皆一波,而媽祖繞境,早年最風光的是台南大天后宮的「迓媽祖」。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2024/03/29 16:21
府城迓媽祖,在60年代幾乎年年舉辦,但近20年來,媽祖信仰轉移至中部,就間歇幾年才會舉辦,而且規模縮水。圖/取自台南旅遊網

台灣人「三月『痟』媽祖」,媽祖成了農曆三月電視新聞主角,是「聲量王」,白沙屯媽祖搶了頭香,接著就是大甲鎮瀾宮,一波皆一波,暫時掩蓋了民眾因4月電價漲而百物漲的不安;而媽祖繞境,早年最風光的是台南大天后宮的「迓媽祖」。

府城迓媽祖有其文化底蘊,和白沙屯、大甲鎮瀾宮有幾項顯著的區別–

第一是路線與日期不同,白沙屯和大甲鎮瀾宮都是越縣而行,跨越好幾個縣市,但府城迓媽祖只在市區,而且是台南縣市合併前的老台南市區,包含中西區、東區、北區、南區,不包含較遠的安平區,與幅員遼闊的安南區;而且路線事先排定,穿越大街小巷,照表操課,不是隨興而走;日期通常規劃兩天,分南北兩區走。

當然苦行跋涉有其宗教學的意義,經由肉體的受苦以得到精神的昇華,也就是「救贖」觀念,越辛苦走路表示越虔誠,得到神的庇佑也越多,這和印度教徒睡釘床、天主教修士以荊棘鞭身的想像是一樣;但早年台南商賈匯集,一來商人不可能耗時多日隨行,二來商人也比較好逸惡勞且精算,只要在家門口擺上香案,就可一次得到府城百廟的賜福,不需長途跋涉。

其次是陣頭架式不同,白沙屯和大甲鎮瀾宮都是千山萬水媽祖獨行,但府城迓媽祖是百廟共襄盛舉,所有繞境經過的廟宇都會共襄盛舉,派出神轎、羅傘、大旗與陣頭、家將同行,非常熱鬧有看頭,而且參與繞境的廟宇,繞境一定會經過,等於廟與廟之間平等且互有往來。

如此規劃,讓市民不需跟轎隨行,只要在自己家門口就看完整繞境遊行,從頭看到尾大約要花二小時,就可大致瞭解台南民間信仰的分布與結構。

參與迓媽祖繞境的各廟,要先在大天后宮廣場集合,然後依序出發,而且排序有規矩,一定是「大道公開路、媽祖婆押後」,大道公指保生大帝,遊行時成功路的大道公為第一個神轎,大天后宮媽祖神轎在隊伍最後,第二轎印象中是延平郡王鄭成功,然後各廟宇神轎再分散其中;所以「媽祖婆押後」成了台南人戲謔密語,當聚會時有女性晚到,早到的人就會笑她「媽祖婆押後」,有份量。

「大道公開路、媽祖婆押後」是規矩,不能搞錯,早年有位國小老師的版畫家,做了府城迓媽祖的長卷版畫,把媽祖神轎畫在第一位,這是錯的。

雖然市區百廟都會共襄盛舉,但有幾間廟是不會參加的,一是「天壇」,天壇供奉玉帝牌位,神格最高,自不宜紆尊降貴,來贊助神格較低的「屬下」活動,其次是佛教寺廟也不會參加,神佛殊途,不宜同路。

除大天后宮外,台南還有很多媽祖廟,也會參與繞境,但即使是分靈,但台南人不會以大媽、二媽、三媽…..視之,媽祖只有一位,哪分一二三,今年白沙屯媽祖與「山邊媽」同轎到達大甲鎮瀾宮時,媒體以「三媽會」稱之,實在荒謬,這是以凡人的想像來定位神的世界,媽祖無姊妹,只有一尊,哪能分長幼,如果這種排序是對的,那經過一次次分靈的媽祖,不就有千媽、萬媽之稱,神的世界無紛擾,無須庸人為祂們定大小。

日治時期的府城迓媽祖,有一項極具「文創」加值的設計,就是「百百旗」;宗教繞境是「文化」,文化商業化就是「創意」,兩者結合就成了「文創加值」:創意以文化包裝、文化藉商業行銷。

所謂「百百旗」屬於廣告活動even marketing,是迓媽祖遶境時,商家將店號,主要營業項目以印製或刺繡方式呈現在廣告旗上,隨著神轎遊行來做廣告,由於商家眾多廣告旗也多,所以稱為「百百旗」;日治時代的百百旗,一般商家都以印染的方式呈現,如關東旗型式,由幾個人扛著遊行,老店或講究的商家會請繡莊(製作八仙彩、桌裙的刺繡店)精心製作,由兩個人前後扛著,這種繡旗貴重且具保存價值,因此遊行完後商家會妥善收存,以待下一次使用。

「百百旗」會穿插在各陣頭出現,除了「百百旗」外,還會有商品展示,如腳踏車店請一群人騎腳踏車跟著走,店家沿途分送傳單糖果,亦曾有香水廠商以手推式噴霧器沿街向民眾噴灑香水,直接展示商品特色,府城迓媽祖是廟會綜合商業行銷的創新民俗活動。

很多媽祖繞境會有「報馬仔」角色,類似部隊的「斥候」,府城迓媽祖似乎沒有,「報馬仔」有很多附掛物,但被很多人用華語解釋而扭曲,未必是台語(河洛話)的真正涵義,如錫壺說是惜福,台語「錫壺」與「惜福」發音差異頗大,日常台語中亦無「惜福」的說法;掛豬蹄,說是要提醒世人要做人知足,但「豬蹄」與「知足」,根本是兩碼事;雨傘,傘音同善,所以是與人為善一團和氣,這也是牽強。台灣話長久以來被認為有音無字,所以某些好事者就以華語拼湊,完全扭曲原意,且貶抑台語成為華語的附庸。

府城迓媽祖,在60年代幾乎年年舉辦,但近20年來,媽祖信仰轉移至中部,就間歇幾年才會舉辦,而且規模縮水,越少辦規模小就越失掉文化詮釋權;神的世界本無爭,但交到人的手上,就會以世俗手法編派,爭人爭錢爭權。

【延伸閱讀}

台南建城400年(1)台南建城,誰的城?

台南建城400年(2)鄭成功「收復台灣」?

台南建城400年(3)鄭成功是殘暴的軍人?

台南建城400年(4)鄭成功崇拜:依政權更迭而起伏

台南建城400年(5)到消失的台灣第一街找「獅子」

台南建城400年(6)到番仔樓要看甚麼?

台南建城400年(7)天后宮也有分大小?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