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禁令布局多年? 外媒曝北京「師夷長技」複製美晶片管制 直攻川普痛點

中國近期大幅擴張稀土出口管制範圍,引發國際關注。外媒形容,北京此舉等同於將供應鏈「武器化」,藉由掌控關鍵原料,強化在國際談判中的籌碼。同時,也被視為是「跟美國學」的成果,幾乎複製美國對晶片的出口限制模式,幾乎複製提升自身談判籌碼,迫使川普政府在貿易與科技管制上做出讓步。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選稀土作為武器,不是簡單的以牙還牙,而是將「師夷長技以制夷」付諸實踐。《華盛頓郵報》形容此舉為將供應鏈「武器化」,該政策被視為北京多年來「跟美國學」的成果,幾乎逐頁照搬美國對晶片的出口限制模式,目的在提升自身談判籌碼,迫使川普政府在貿易與科技管制上做出讓步,這也顯示中美經貿對抗,已從晶片戰場延伸至更廣泛的資源戰線。
三大相似之處 複製美國管制模式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分析師甘特(Jacob Gunter)指出,中美管制措施的三項高度相似之處:長臂管轄權延伸、公民參與限制,以及瞄準先進製程半導體(14 奈米及以下)與軍事用途 AI 技術。而中國稀土管制公告中提到,全球任何地方生產的產品,只要中國稀土占比達0.1%以上,就屬其管轄範圍,這與美國「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如出一轍。
稀土為何成為北京「王牌」?
《Gavekal Research》分析師卡瓦賈(Laila Khawaja)表示,稀土是北京的「王牌」,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東西能讓美國退讓」。原因在於中國掌控全球約 70% 的稀土開採量、90% 的稀土精煉產能。從筆記型電腦、電動汽車到先進飛彈系統,都離不開稀土元素。
管制背後的政治盤算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四中全會前,展現對美國的強硬姿態,不排除是想向國民表達,中國有足夠力量捍衛國家利益,這也讓川普直呼「出乎意料」,並威脅對中國加徵100%關稅。《紐約時報》引述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祭出稀土管制不僅為加強掌控全球關鍵礦產,也要川普不要放任對中鷹派官員。美國商務部9月29日宣布,列入「實體清單」制裁的公司,子公司也納入管制,影響數以千計中國公司。
台灣的因應策略
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台灣透過日本、美國、歐洲進口含有稀土的原材料及機器設備。經濟部已規劃輔導國內廠商從廢棄電器回收再精煉,原定2031年滿足國內三分之一需求量的目標,盼提前至2030年前完成,台灣每年需求量約1,5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