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輝達創美製首片Blackwell晶圓 美媒看好台積電1大優勢:股價續漲空間大

輝達(Nvidia)與台積電17日宣布,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附近的Fab 21廠成功製造出首片Blackwell生產晶圓。《Tom's Hardware》報導,這是美國近代史上首次在本土製造全球最重要的晶片,由台積電最先進製程完成。而台積電日前第三季法說繳出亮眼成績單,股價也吸引投資者高度關注,美媒進一步計算仍認為台積電股價被低估,看好它續漲空間並分析其關鍵。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當天在活動上,親自揭示首片「美國本土」製造的Blackwell晶圓,黃仁勳表示:「這是美國近代史上頭一遭,這款『單一且最重要的晶片』 (single most important chip),正由最先進的晶圓廠 (指台積電),在美國本土進行製造。」他強調,這實現美國總統川普將製造業帶回美國、創造就業機會的願景,同時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製造與技術產業。
4N製程成功量產複雜晶片
台積電使用客製化的4N製程(為輝達訂製的4奈米級節點)在美國生產Blackwell B300晶片,這是史上最複雜的晶片之一。能夠製造如此大型晶片並獲得良好良率,顯示Fab 21的能力已可媲美台積電在台灣的廠房。台積電計畫在亞利桑那州陸續建置Fab 21多個階段,未來將採用N3、N2、A16和 A14 等先進製程技術生產晶片。
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對輝達而言,這項成就具有深遠戰略意義。根據《Tom's Hardware》分析,市值達4.5兆美元的全球最有價值公司,數十年來幾乎完全在台灣生產晶片。如今能在美國生產關鍵AI GPU,不僅可避免台灣製商品可能面臨的關稅,也具有深刻象徵意義。
對美國而言,這是晶片法案(CHIPS Act)多年補貼與川普政府施壓的具體成果。數十年來,全球最先進晶片都在美國研發、卻幾乎完全於台灣製造,造成對位於高風險地緣政治區域國家的嚴重依賴。在美國本土生產全球最先進、需求最高的 AI GPU,某程度上也給予華府與夥伴談判時的政治籌碼。
仍需仰賴台灣封裝技術
《Tom's Hardware》也指出,儘管Blackwell晶片現已在美國製造,要完成實際的B300產品,晶片仍必須運回台灣,在台積電廠房使用CoWoS-L先進封裝技術與HBM3E記憶體整合。這不僅使這些晶片比在台灣生產的更昂貴,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戰略與政治優勢,僅剩下象徵意義。

市場看好長期前景
此外,根據《Simply Wall St》報導,台積電股價表現強勁,近期收於302.89美元,過去一個月上漲16.8%,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50.3%。過去12個月漲幅59.3%,三年更暴漲385.3%。根據現金流折現模型(DCF)分析,台積電內在價值為每股302.59 美元,與目前股價302.89美元幾乎持平,顯示股價交易接近合理估值。
然而以本益比(PE)來看,台積電目前25倍本益比遠低於產業平均的36倍與同業平均的65倍。該外媒也計算合理本益比為43倍,顯示股票從此角度來看仍被低估。投資人普遍看好台積電在全球晶片供應鏈的關鍵地位,以及AI應用帶來的長期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