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論壇】 反核?擁核?我們的征程在星辰大海

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在即,別再把「反核」當成政治神主牌,台灣必須參與核能研究,尤其在核融合的研究領域,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技術,如此在未來的百年裡,才能與全球已開發國家併肩同行。

王思棠(台聯活動部主任)
2023/07/26 19:29
美國能源部長葛蘭何宣布,核融合技術已獲得重大突破。圖/Twitter by Agenzia ANSA

去年底CNN大篇幅報導,數十年來人們不斷嘗試透過核融合方式取得用之不竭的乾淨能源,1951年人造核融合首次成功,終於在70年後,藉由核融合反應達到「能量淨增益」(net energy gain)。

所謂能量淨增益,指的是「產出的能量」高於引發反應所需要「輸入的能量」,越高代表發電效益越好。

根據報導,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LLNL)的國家點火設施(NIF,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以「慣性局限融合」(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技術,成功將192束超高能量的雷射光束,發射到含有氫的同位素(氘跟氚)的微小圓柱容器中,接著將其加熱至攝氏1億度,創造如太陽中心高溫、高壓的環境,以誘發核融合反應、產生更巨大的能量。

去年12月13日,美國能源部長葛蘭何(Jennifer Granholm) 協同實驗室研究人員出席記者會,正式發布這項突破性進展,筆者相信,核融合技術有所突破之後,未來勢必循核分裂技術前行,預料核融合發電將是乾淨而高效電力產出。

研究人員將192束超高能量的雷射光束,發射到含有氘跟氚的微小圓柱容器中誘發核融合反應。圖:國家點火設施(NIF)靶室/LLNL粉專

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在即,這項前瞻技術也成為各國競逐的能源「聖杯」,包括美國、中國、歐盟、日本、南韓、巴西等國都致力研發核融合技術,而台灣,部署了嗎?

筆者認為,核融合與晶片是未來人類社會跨度發展的基礎,台灣晶片產能與製程雖領先全球,但因反核、擁核爭議不休,優秀核能人才無法積極投入核能研究領域,如今全球能源「聖杯」戰已經開打,若台灣置身事外,恐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

看看美國現行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以核分裂產生電能來供應航母的電力需求,若是將核融合的設施裝上航空母艦,那麼,美國多年以來「航天母艦」之夢,就能脫離科幻小說走入現實。

美國核融合技術有重大突破,用之不盡的乾淨能源一旦成真,人類自由航行太陽系的夢想將不再是夢。示意圖:銀河英雄傳說遊戲畫面/擷自戰遊網YT頻道

再進一步想,美國也有核動力潛艦,若是融合「航天母艦」與核動力潛艦兩者之技術,那不就成了科幻小說「銀河英雄傳說」裡的宇宙戰艦、宇宙航行器,體現了太陽系內航行自由的夢想。

由於地球資源趨於枯竭,未來資源取得只有向太陽系火星軌道與木星軌道間的小行星帶,甚或更遠的柯爾特帶探尋與開採,而這些都脫離不了核融合技術的研發與進步。

因此,在核能研究道路上,台灣不應再將「反核」當成政治神主牌,應適時投入資源促進核能研究,尤其是在核融合的研究領域,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技術,才能在未來的百年裡,與全球已開發國家併肩同行。

筆者深感,「核融合」技術將引領人類社會發展,台灣即將自行生產潛艦,若能結合核融合技術,未來我們也可以實現太陽系內的航行自由,「我們的征程,是在星辰大海。」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