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下生技醫療新南向何解? 專家建議朝世界工廠概念分散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衝擊全球金融市場,台灣生技醫療的新南向政策和解?專家指出,因應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業者應要有「世界工廠」概念,分散經營風險。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5/04/10 18:44 2025/04/10 18:45
專家認為,生技醫療產業新南向政策,可朝世界工廠的方向分散風險。(由左至右:公民幫推協會理事長黃建興、馬來西亞檳州前行政議員鄧章耀、清福醫院院長王炯琅、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理事長陳建州)圖/黃星若攝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的「對等關稅」,引發全球市場震盪,台灣也遭課徵高達32%的關稅,雖目前關稅暫緩90天,但未來台灣能否能擺脫課稅仍待觀察,尤其未來美國擬加徵藥品與半導體關稅,國內製藥業者紛紛繃緊神經。對此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理事長陳建州指出,業者應要有「世界工廠」概念,分散經營風險。

為因應全球供應鏈重組與貿易戰帶來的衝擊,台灣醫療產業界也加速布局新南向市場,陳建洲表示,從目前美國課徵關稅的項目來看,醫療產業的影響程度相對較低,生技醫藥產業鏈有望撐起經濟成長。

陳建州指出,台灣科技與傳統製造業多已在海外設點,但生技醫療產業因法規與市場門檻限制,海外布局相對緩慢。政府推動的「一國一中心」計畫自2018年啟動,針對新南向國家進行醫療人才培育、健康諮詢與友善醫療環境建構,有助於台灣軟實力深耕國際。

他表示,這次貿易戰,美國主要是報復中國大陸,而台灣企業在海外設廠,以越南最多,其次是泰國、馬來西亞,其中,馬來西亞關稅傷害性較小,且新冠疫情後,馬來西亞政府也將醫療視為戰略性產業,近年吸引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資本大量進駐,檳城更成為熱門醫療旅遊地點,是台灣切入國際市場的重要入口。

他建議業者可優先考慮馬來西亞與印尼兩大市場:馬來西亞具有政治穩定、人工與土地成本適中等優勢,而印尼則擁有超過2.5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儘管單價偏低,但整體需求量驚人。

他呼籲業界,面對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穩定局勢,應採取「世界工廠」概念,企業應該要有備援方案,調整供應鏈因應或緩解高通膨壓力,台灣市場由本地供應,海外則就近在當地生產供應,以分散關稅與政治風險。

此外,他也強調,即便無法自行設廠,業者也可採取委託製造(OEM)模式,以靈活彈性應對貿易政策的快速變化,成為「遊牧型企業」,機動調整產線與據點。

清福醫院院長王炯琅也提出「以醫帶商」策略,主張以醫療服務為平台、醫院據點為核心,結合當地人才培訓與場域示範,推動系統性輸出模式,將台灣醫療技術、藥品與高端設備一併拓展至東南亞百億商機市場。

公民幫推協會理事長黃建興則強調,台灣醫療水準已獲國際認可,但產業化與國際化仍明顯落後。他呼籲政府加強政策支援、產業主動出擊,打造完整國際供應鏈,讓台灣醫療產業成為下一波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