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別輕忽! 小心演變為難治性下肢靜脈潰瘍
靜脈曲張只是不美觀不用在意?醫師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因為沒有立即生命危險就不以為意,因為靜脈曲張嚴重時會出現難治性靜脈潰瘍,傷口潰爛無法癒合,只能接受手術。
黃星若/台北報導

張女士是一位65歲保險從業人員,大約20年前由外觀得知自己雙腳有靜脈曲張的問題,但由於無特別不舒服也就不予理會。大約10年前開始,她發現雙腳的足踝部分顏色逐漸變深,且雙下肢慢慢變的腫脹,而她仍不以為意,直到3年前,左腳足踝竟開始出現潰瘍傷口,終於求醫診治,醫師僅給予其傷口換藥的醫囑,傷口也在換藥後慢慢好轉。不料去年3月,左腳足踝潰瘍再次出現,她只好再次求助醫師,無奈這次傷口一直無法癒合,越來越大,也在不斷求診中輾轉來到心臟血管外科的門診尋求專業意見。
收治該名病患的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孟霖表示,張女士變黑的雙腳及左腳的潰瘍傷口,且傷口甚至已產生異味及流出淡黃色的滲液,發現已是嚴重等級的靜脈曲張表現。在安排血管超音波的檢查後,發現病患雙腳的大隱靜脈都產生相當明顯的逆流及擴大的現象,依此證據確認其潰瘍與靜脈曲張的關聯性,只好建議病患早點接受相關手術。
李孟霖指出,靜脈曲張是國人常見的疾病,其臨床表現範圍廣泛,初期症狀可能只有久站久坐時的痠麻腫脹感,有時可以從外觀上看到細微的蜘蛛絲樣血管,有時可以看到較粗像蚯蚓般的血管,後期可能以下肢腫脹,足踝顏色變深,到更加嚴重的靜脈潰瘍傷口表現不等。
一般而言,患病時間越久,越可能產生下肢腫脹,色素沉著,及潰瘍傷口等後期表現。他也提醒民眾,不要以為靜脈曲張不會立即導致生命危險就不當一回事,事實上,靜脈曲張嚴重時會出現難治性靜脈潰瘍,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品質。
李孟霖說,病患要保持敏銳,當出現下肢產生蜘蛛絲樣血管,或是有痠麻腫痛,半夜腳抽筋等症狀,都是初期的靜脈曲張表現,此外,他也請病患不要聽信民俗療法,採用放血,拍打等非專業之治療方式,導致不必要的傷害,並延誤正確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