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零成長】百貨業績陷入停滯 業者如何突圍?

今年1~7月,台灣百貨公司營收僅微增0.1%,幾乎陷入零成長,在精品與化妝品買氣走弱與出國潮消費外移的雙重壓迫下,讓百貨業者不得不尋找新的突破口。
Dream Plaza:打造生活型體驗場域
統一集團在台北信義區推出的Dream Plaza,打破傳統經營商場的思維,從千坪星巴克旗艦店、首家博客來24小時實體書店,到藝廊與展演活動,將藝術、美學與生活結合;另外還有超過3,000坪的美食空間,包括歐陸餐酒館瑪黑餐酒、美式早午餐LillA、日本仙台「東山炭燒牛舌」、潮流火鍋品牌「椒朋友」、異國料理Urban Paradise,以及中式、日式、韓式、甜點等多元餐飲品牌。
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就說:「Dream Plaza定位要成為,消費者跟自身心靈交流場所、人與人之間連結的場域。」從清晨第一杯咖啡,到深夜的一抹微醺,希望大家都能在這裡感受到人文與美麗。這樣的經營邏輯,也恰好呼應了統一集團近年來積極塑造「生活品牌」的轉型目標。
遠東SOGO:新舊館齊發力 融入日常生活
遠東SOGO董事長黃晴雯也坦言:「在台灣,百貨公司的角色早已不是單純的購物場域,而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延伸,成為社交、休憩與探索的新舞台。」
近年遠東SOGO積極打造的大巨蛋Garden City,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總面積超過3.6萬坪,集購物、餐飲與娛樂於一身,結合大巨蛋的體育、演唱會活動,能在白天成為購物與親子樂園,夜晚轉為餐飲與娛樂熱點,打造全天候吸客場域。
同時,遠東SOGO也進行舊館改裝,透過動線優化與品牌重整,讓新舊館形成互補效應,以全新面貌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新光三越:深化會員經濟 推動數位轉型
百貨龍頭新光三越則著重在會員經濟,目前會員規模已突破700萬人,將朝800萬邁進。總經理吳昕陽認為,百貨業的競爭力不只是坪效和櫃位數,而是與顧客的長期關係,近年新光三越將傳統的折扣文化轉型為「點數生態系」,會員不僅能透過 skm points 回饋折抵商品,更能用於餐飲、停車甚至藝文活動,讓消費不再只是購物,而是完整的生活體驗。
另一方面,新光三越積極導入數位工具與AI技術,打造全通路消費體驗。從APP推薦商品、行銷自動化,到智慧客服與線上預購,數據驅動的服務已經成為經營核心。
生活場域成趨勢 數位轉型不可或缺
從今年的市場變化可以看出,百貨業正逐漸跳脫純購物空間的傳統思維,轉向打造融入消費者生活的綜合場域;然而這還不夠,如何運用會員數據進行精準行銷、如何讓線上與線下服務無縫整合,是產業未來發展關鍵,唯有掌握消費行為,才能在市場中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