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 黨必自腐而後票失 民進黨改革才將開始之一:症狀篇
前言: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我要說的是「黨必自腐而後票失」,人民要看的,不是民進黨的「道歉」,而是民進黨的「改革」。
民進黨於去年縣市長選舉大敗,次月嘉義市長選舉更是慘敗!雖然蔡英文主席負起政治責任辭職,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完成2023年預算審查後,也已向總統請辭,但人民是否就此買單,原諒民進黨?恐怕未必!
敗選後,蔡英文主席說要反省,但這兩個月來,台灣人看到的反省,大部分都是在反省別人,甚至在利用機會派系鬥爭,乘機大鳴大放拼聲量的政客批鬥,反而佔據新聞版面,這樣怎麼算是改革?怎麼能夠振衰起敝?民進黨的支持者們其實還是非常焦慮,在賴清德「重整旗鼓,重新出發」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的過程中,可以說是炮聲隆隆,支持者愛深責切溢於言表。
我身為民進黨的前政務官及立委,又是預防醫學的醫師,習慣以流行病學為診斷的工具,以公共衛生行政學作為治療的手段,來探討及解決社會和政治問題。
診斷疾病的第一步就是收集症狀,包括病人的主訴(symptoms),加上望聞問切及儀器檢查進一步得出的資訊(signs),然後對這些症狀及資料加以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後,對症開藥或開刀治療,病人也才可能恢復健康。
民進黨「九合一」敗選後,不少人指手畫腳,從各種角度分析敗選原因,但就如同矢板明夫所講的,這就像瞎子摸象,很難摸出一個所以然。
民進黨的確病了,台灣政治的確病了,蔡英文主席也強調要虛心反省檢討,但若不能找出真正病因,就急著亂開處方,不但無法對症下藥,反而會延誤病情,甚至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我在嘉義和全國各地,聽到許多國人的看法,個人對於台灣人民,尤其是民主聖地嘉義市民的民主智慧衷心欽佩,也對民進黨高層長期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感到痛心;以下是我以醫師的專業訓練,綜合這些看法,嘗試對這次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輸的症狀描述。
症狀:
(一)2022年選舉的投票人數比起2018的人數,除了桃園市、新竹市外,各縣市均減少,其中,六都總共減少740,065票(8.63%),非六都減少369,606票(9.40%),總計全國投票人數減少1,109,671票,直轄市長選舉投票率為59.86%,縣(市)長選舉投票率為64.20%。
(二)國民黨2022得票數和2018相比,在六都少了180,713票,等於減少了4.32%,在非六都少了219,716票(11.45%);同一時間,民進黨在六都少了118,404票(3.48%),非六都減少了35,659票(2.38%)。
(三)台北市長選舉中,柯文哲在2018年拿到的票數約僅一半轉給黃珊珊,其餘部分轉到國民黨及民進黨,但國民黨蔣萬安的得票數還是輸給2018年的丁守中1,506票;民進黨陳時中的票數比2018年的姚文智增加190,216票(增加77.8%);全部直轄市長選舉投票率只有59.86%,歴年最低。
(四)在台南市,國民黨增加74,857票(增23.93%),民進黨增加66,166票(增加18%);在屏東縣,國民黨增加8,942票(增加4.53%)民進黨減少45,272票(減少17.23%)。
結論:
(一)全國各縣市投票率都降低,直轄市長選舉投票率為59.86%、縣(市)長選舉投票率為64.20%,比2018和2014都低,顯見這次選舉很冷,主要政黨都無法激起人民投票熱情。
(二)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雖獲勝,但票數並無增加,民進黨雖敗,但票數大幅增加, 換句話說,若黃珊珊不參選,陳時中不是沒有當選的機會,支持柯文哲的票還是綠色居多,他的「棄陳保黃」產生效果。
(三)以選票來看,國民黨除了桃園市外,均是小輸,民進黨也是小輸,因此大致保持了2018年的縣市長分佈,民進黨少了桃園市及新竹市,多了澎湖縣;國民黨多了桃園市及台北市。從席次上來看,民進黨維持2018年的大輸,只剩5席,顯然中央執政並沒有帶來民進黨地方選舉的優勢。
(四)民進黨最強的台南市及屏東縣雖勝而不榮,和國民黨的差距拉小,可以算是相對失敗;桃園市及新竹市執政8年的亮麗成績,也沒有帶來民眾對民進黨的特別期待,可以算是絕對失敗
(五)嘉義市是民進黨2022年選舉結果最慘的縣市!國民黨成長1,316票,民進黨在舉全黨之力輔選之下,還少了23,466票;雖然是延長賽,整體投票低到只有43.99%,如果國民黨動員的投票率,按照黃敏惠市長的指示高達65%,則民進黨支持者的投票率就小於25%,綠營支持者的冷漠可見一斑。
延伸閱讀:
專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