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不傷腎 研究顯示使用健保中藥可降低糖尿病腎臟病58%死亡風險

吃中藥傷腎?中醫師表示,這是錯誤的刻板印象!根據研究顯示,中藥對糖尿病腎臟病的治療特別有效,使用健保中藥後,惡化為末期腎臟病的風險降低19%、死亡風險降低58%。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4/05/24 15:46
中醫協助照護第2期腎病患者,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圖/shutterstock

想吃中藥調養又擔心傷腎?台北市中醫師公會表示,中藥傷腎是大大錯誤的觀念,且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中藥對糖尿病腎臟病的治療特別有效,使用健保中藥後,惡化為末期腎臟病的風險降低19%、死亡風險降低58%,顯示長期且正確使用中藥,對腎功能不僅無害且有益。

之所以民眾會有中藥傷腎的刻板印象,其實是起因於25年前的馬兜鈴酸事件,含馬兜鈴酸之藥材,包括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馬兜鈴、天仙藤等,具有腎毒性,會造成腎臟損傷,但衛福部中醫藥司已於2003年明令公告禁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並加以嚴格管理,真民眾只要不亂購買來路不明的草藥與藥酒、偏方,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危險。

中醫協助照護第2期腎病患者 有效降低死亡率

目前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1位發生腎病變,20歲以上成人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洗腎人數高達於9萬大關,且有超過9成的早期腎臟病患者罹病卻不曉得,2022年國人10大死因中,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居第10名。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表示,衛福部為洗刷台灣「洗腎王國」惡名,聯合中醫一起照護腎病患者,每年提供1億元在中醫慢性腎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只要是有蛋白尿等符合「第2期腎病變」的病患,都可以到健保中醫門診尋求醫療照護。而自從計畫自2020年起啟動,至今已經改變許多慢性腎病患走入洗腎的命運,延緩並改善第3、4、5期腎病患者的惡化程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穀也指出,根據高雄醫學大學團隊研究,發現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惡化成末期腎臟疾病(ESRD)的風險顯著降低,且治療時間越長,效果越佳;台北榮總研究也發現,無論是在確診慢性腎病前後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死亡風險均顯著低於從未接受中醫治療者,顯示中醫治療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中醫治糖尿病腎病患者 可降低58%死亡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歐世宸強調,亂吃中藥才會傷腎,他並分享臨床上以中藥改變腎病患者的治療成果。一名80歲患者,有三高、且有中風、痛風,為代謝症候群典型表現,過只看西醫吃西藥,原本腎絲球過濾率(GFR)為第四期,一路持續惡化,醫生已警告會有洗腎的可能。結果後來轉向中醫求助的他,服用3個月的中藥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減輕,GFR已經改善,不但免除洗腎命運,整體健康變好,治高血壓、高血脂、痛風等藥物都減半。

歐世宸說,從台灣的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透析前糖尿病腎臟病患者,使用健保中藥後,惡化為需要透析的風險下降41%,死亡風險降低58%,顯示中藥對糖尿病腎臟病的治療特別有效。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利用率小組主任委員曹榮穎強調,根據「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執行報告,明確指出中醫介入治療對腎病患者的腎功能有正面的幫助,因此提醒大家不要亂吃保健食品,及來路不明的中草藥。

在食物上,曹榮穎也提醒不宜大補特補,並留意飲食均衡,在蛋白質攝取上要適量,避免大魚大肉,鉀離子攝取量要注意,也不宜生冷飲食,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鹽、少調味料且少加工品,減低腎臟負荷,以延緩腎功能惡化,並留意適量喝水、勿憋尿。再加上看中醫、吃中藥,幫助自己好好護腎。

哪些人需要利用中醫護腎?

少飲水者。

抽煙、飲酒者。

嗜甜、多人工調味料及加工食品者。

長期熬夜者。

長期不運動者。

常憋尿者。

常自行進補者。

常不遵醫囑吃藥或保健食品者。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