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隨筆12 一群醫界老兵的回憶饗宴】頭皮針的故事: 血液科病房的省思

第一次打針的心情非常緊張,當年在學校並沒有教我們如何打針抽血的技術,在見習醫師也沒有實地操作過。現在有些醫學院亦是如此,但是有些醫學院或醫院有假人模型可供練習。

傅懋洋(高雄長庚醫院臨床教授、傳壽醫療基金會董事長)
2024/11/05 11:24
現在打針抽血的這種工作,大部分由護理師在執行,醫師很少執行這個動作。圖/shutterstock

生平行醫的第一個病房是血液科專料病房,那是我在台北榮總擔任實習醫師的第一個月。當時實習醫師的工作,除了跟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查房,學習如何從病史問詢、身體檢查、判讀實驗室資料及X光片來診斷及治療病人外,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實習醫師要擔任打針、抽血 、傷口換藥的工作及最基本的血液紅白血球計算、尿液及糞便檢查。(目前血液紅白血球計算、尿液及糞便檢查已由檢驗室來取代)。抽血打針及傷口換藥的工作,必須在每天早上六點半到七點半以前完成。因為接下來七點半會有晨會,再下來主治醫師會查房或主任廻診。而七點半以前把血抽好,可以早一點把檢體送到檢驗室,也許結果下午就可以出來,方便病人後續的診斷及治療。而血液科的病人以前通常都需要一條靜脈點滴的管道,以方便抗癌化學藥物的注射,目前已改進到人工血管(port A)的植入。因為這類病人長期反覆接受抽血及化學藥物的剌激,靜脈變得異常脆弱,很容易破裂而使得打針及抽血格外困難,若是血管破裂會使得藥物滲漏到外面,不但會引起病人疼痛,有時候可能會造成肌肉壞死等問題。所以有時候需要利用原來給嬰兒注射用的小號頭皮針來執行。頭皮針顧名思義是打在嬰兒頭皮的一種特殊針頭,這種針頭在五十年前很少見而且比較貴,所以非不得已才能使用,使用時還需到護理站找護理長拿,但是這種針頭目前已經很普遍使用,而且非常的方便。

       

第一次打針的心情非常緊張,當年在學校並沒有教我們如何打針抽血的技術,在見習醫師也沒有實地操作過。現在有些醫學院亦是如此,但是有些醫學院或醫院有假人模型可供練習。目前為了改正以上的問題,醫師資格考試中增加了客觀結構式臨床評估(OSCE)的考試,應該包含有這項技術。坦白講,現在打針抽血的這種工作,大部分由護理師在執行,醫師很少執行這個動作。所以我常常告誡年輕的醫師,說如果有一天你在離島行醫、自己開業或是當軍醫在軍艦或野戰醫院的時候,那裡會有護理師來執行打針的行為,你就要自己幫病人打針。如果不學會這種技術,那怎麼辦?所以我常常鼓勵他們有空的時候就去學習這種打針的技巧。

       

還好以前在父親的診所觀察過護士打針的動作,稍微有一點見識及心得,稍稍覺得自信。只見跟班協助的護理師把一根頭皮針遞給我說:「傅大夫!你來幫這位病人打針留置點滴管道」,我拿了頭皮針後一直看著病人額頭,同時不斷的用手掌去探尋病人可能的靜脈,久久沒有下針。護理師久而不耐說:「傅大夫!你在幹嘛!趕快打針!」我說:「我在頭皮上找不到可以打針的地方。」這是我在實習醫師上班第一天所鬧的笑話!自此以後我才知道頭皮針可以應用到身體任何地方的靜脈。老實講,這位病人的點滴管道還是這位好心的護理師幫我示範打上的。從此以後我很認眞學習打針抽血的技術,因為如同前面講的,這些病人的靜脈非常脆弱,雖然偶而會有一次一針就可以完成目的,但是打上四、五針才能完成任務是家常便飯的事情。有一天我幫一位新住院的老榮民打點滴,這位病人經常住院接受抗癌藥物治療。我打了三針才幫這位病人設置好點滴管線,內心非常的慚愧及抱歉。只見這位老先生不但不責怪我,還用很誠懇乞求的語氣拜託我說:「這位大夫!明天以後是不是可以請您幫我打點滴。」我説:「老先生!我打了三針才打上去,您都不生氣嗎?」老先生說:「每次實習醫師幫我打針的時候,我都會計數幾次才可以打進去,以前最低的記錄是十七次,您今天只有三次是最厲害的一個,所以務必請您以後來幫我打針」。他的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及省思。自此以後我練就一番打針抽血的好功夫,後來有時甚至一針就可以搞定。一個月後離開血液科病房,也不時會接到護理師的請求,來幫這位老先生打針。

四十多年來,這一幕景像,這一席話不時浮出我的腦海,我不時省思這個問題。直到父親住院,護理師在打點滴時,有時不會一針就可以解決,這種省思格外的強烈。假如我的父親十七針都沒有打上,我會怎麼想?那時父親需要從股靜脈放置洗腎的導管,有一、兩次,放置得不很順利,放置的醫師是我的學生,來跟我道歉,我跟他們說:「不要介意!但是病人給你機會,你一定要感恩,更加的用功學習」。「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位醫師在成長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可能無意中傷害某些病人,這些傷害可能很小,如打不上點滴至多多打幾針而已,但有些傷害可能很大,危及病人的性命。特別是外科手術或是一些介入性的治療甚至檢查,都有所謂的學習曲線。一般而言:在一開始的前五十位,併發症甚至死亡率特別高,一旦熟悉順手了,併發症就會減少。這樣說來,身為每位醫師的前五十位病人,是不是比較倒霉,難怪病人都希望找有經驗的醫師。所以每位醫師都應該誠實的面對病人,珍惜病人給你的機會。再者每位醫師都應該了解自已的能耐,在適當的時機尋求支援。不要覺得自己很窩囊,會被別人笑話,會有被看不起的心態。你要知道病人至上,以病人為中心的思考是最重要的。我認為如果五針打不上的時候,應該尋求其他人的幫忙。記得有一次當實習醫師的深夜,被同寢室的同學叫起來,單純的原因是他打針打了半個鐘頭都打不上去,請我幫助。不過病人也不要有會被當成試驗品的擔心,尤其他所面對的是較年輕的醫師,因為每一位有經驗的醫師都是從年輕的醫師長大成熟的。所以醫界有一個很重要的做法,就是這些年輕的醫師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資深的醫師在旁監督輔導,一旦年輕的醫師無法完成時,資深的醫師馬上就可以接手或改正醫療的工作,所以在醫界倫理師徒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要感恩教你帶你長大成熟的老師!更要感恩給你機會訓練茁壯的病人!記得病人常常是你最好的老師!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