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八週以上的乾咳、喘促或呼吸不順倦怠勿輕忽! 台中榮總成立間質肺病特別門診
一位葉女士原本就有硬皮症(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發病原因仍不清楚,主要特徵是結締組織過度增生而沈積在皮膚、血管,造成皮膚緊繃、硬化及血管內壁細胞異常增生,引發血管疾病;也可能發生於身體其他器官,如:肌肉、關節、內臟等器官失調。)一開始會喘以為只是感冒,但過了好幾個月變得更喘,經轉診至胸腔內科傅彬貴醫師門診就診後,經過肺部電腦斷層掃描及肺功能檢查,確診葉女士罹患了硬皮症引發的肺纖維化,肺功能從108年的82%掉到剩下52%,屬於「漸進性肺纖維化」。在診斷後由間質肺病中心的胸腔科、免疫科醫師攜手合作,除了申請健保給付的抗肺纖維化藥物,也治療硬皮症所引起的全身性發炎,並搭配復健科與心臟科,積極運動與心肺復健治療,在每次回診時,以台中榮總團隊所研發的「動態生理測量模組」進行完整評估,葉女士的肺功能檢查有顯著的進步,112年1月肺功能已經回到72%,還可以爬山運動。
- 間質肺病早期症狀不顯著,漸進性肺纖維化需要及早辨識
「間質性肺病」是一種肺部發炎疾病,是近年來僅次於肺腺癌受到高度重視的肺部疾病,未及時治療時將進展至「菜瓜布肺」或「肺纖維化」。臺中榮總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主任傅彬貴醫師表示,間質性肺病是一個高死亡率、需要多專科照護的疾病;很多患者在初期可能只是出現乾咳、有點呼吸急促等症狀,由於與感冒或氣喘病很類似,不容易被早期發現,因此延誤了治療先機。到了中期,會出現明顯的消瘦、食慾不振、呼吸困難等;而「漸進性肺纖維化」屬於間質性肺病當中較為棘手的一種,病人最終會進展至呼吸衰竭甚至死亡。2022年國際胸腔醫學會聯合制定「漸進性肺纖維化」治療指引,倡議早期發現、早期介入診斷及治療,對肺纖維化的存活提昇至關重要。
- 中榮成立間質肺病特別門診,進行多專科整合性照護
為提升肺纖維化疾病的醫療照護,台中榮總於2021年成立全國首間「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發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多專科服務,包括:早期診斷篩檢、照護流程客製化、心肺共病評估標準化、血清生物標記開發、國際臨床試驗導入、發展幹細胞與再生醫療及肺移植照護治療等,集合胸腔科、免疫風濕科、心臟科、復健科等多團隊醫師共同照護病人。迄今,已有300多位病友接受團隊的照護與服務,包括完善的個案管理與追蹤、病友會提供交流與互動、經醫師評估後申請健保抗肺纖維化藥物治療以及肺部移植評估等。
- 與中興大學資工系組成研發團隊,發展治療評估新工具
中榮醫學研究部傅彬貴科主任與中興大學資工系吳俊霖教授組成研發團隊,於111年執行中科精準健康產業跨域推升計畫,發展動態生理測量模組與人工智慧移動影像分析技術,協助醫療團隊能精準評估肺纖維化嚴重程度。
該產學合作計畫,以穿戴式生理裝置,在病人行走時能夠同時偵測血氧、血壓、心率、耳溫、血流灌注等五項生理參數,且在動態移動過程中,結合中興資工吳俊霖教授的人工智慧移動影像分析技術,可同步分析病人動態之最大步距、移動速率等參數,透過臨床場域驗證,應用此項技術做為肺纖維化病人精準追蹤與預測的工具。中榮研發團隊發現,血流灌流指數(Perfusion index),與肺纖維化病人肺功能指標有顯著正相關,可作即時評估病人的工具。最有意義的發現是,病人走路時動態的最大步距 、移動速率,可以做為疾病嚴重度的評估指標。本研究初步結果已於111年12月於南港展覽館舉辦之台灣醫療科技展參展,並發表兩篇論文於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年會。預計後續分析的結果將於2023年於米蘭舉辦的歐洲呼吸道醫學會,以及2023年於德國杜塞道夫舉辦的國際醫療科技展發表。
- 中榮積極加入國際細胞治療與新藥臨床試驗,為漸進性肺纖維化帶來治療曙光
臺中榮總間質肺病照護團隊也積極加入國際肺纖維化新藥臨床試驗,目前有兩個第三期新藥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除此之外,運用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進行肺纖維化治療的臨床試驗,目前也是國際趨勢。臺中榮總間質肺病中心目前與本院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中心合作,預計於112年底引進肺纖維化細胞治療臨床試驗,為罹患棘手的「漸進性肺纖維化」病友,帶來一線曙光。
臺中榮總呼籲民眾有超過持續八週以上的乾咳、喘促或呼吸不順倦怠等症狀,可以前往台中榮總間質肺病特別門診尋求協助,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