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耳洞竟長出肉瘤! 醫提醒疤痕體質民眾穿洞前三思

許多人為了追求美麗與流行,在耳朵、鼻子、肚臍等地方穿洞,不過醫師提醒民眾,若本身是疤痕或易過敏體質,小心發生發炎感染、疤痕增生、組織變形等狀況。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4/07/19 11:31
醫師提醒,穿耳洞前後要注意照護,有疤痕體質的人要特別留意。圖/書田診所提供

穿戴耳環、肚臍環等看似潮流美麗,不過即使打的孔洞很小,也可能造成風險。醫師提醒,穿洞後如果照護不良或是有疤痕體質、易過敏等特殊體質者,容易發生發炎感染、異物嵌入、疤痕增生、組織變形等狀況。

28歲林小姐,因左耳廓上有一突出腫塊,到整形美容科求診表示想要切除,經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得知,患者於一年前穿了耳洞,之後反覆有紅腫、化膿現象,持續2個月後將耳環移除,傷口逐漸復原,不料竟發現原傷口處突起,且且越長越大。

收治該病患的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在經過診斷後確認為蟹足腫,腫塊呈2公分球狀,突出表皮,底部與耳骨相連,經注射治療後狀況改善。

現代人追求美麗,有的人會在身上的不同部位打洞後穿戴各種飾品,耳朵、鼻子、肚臍、唇部、舌頭、眉毛等都有人打洞,穿戴的飾品樣式、材質也五花八門。但能穿戴飾品的洞是如何形成的?

黃季怡解釋,是在選定的部位製造一個穿刺傷口,接著置入異物固定,穿洞後要注意傷口護理,並耐心等待,留意皮膚消毒、固定物的材質與消毒,等待傷口自然癒合後形成瘻管,便於之後配戴飾品。

不過,在穿洞前首先要排除疤痕體質。黃季怡提醒,穿洞後倘照護不良或有疤痕體質、易過敏等特殊體質者,發生發炎感染、異物嵌入、疤痕增生、組織變形等狀況的機會較高。因此特殊體質者,在身上穿洞時,要特別謹慎,避免感染,在傷口癒合後,也須注意配戴飾物材質,避免過敏、發炎等反應,以降低疤痕增生發生的機會。

倘若一旦出現疤痕增生,應儘早治療,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是類固醇注射,注射次數依個人狀況有所不同。除了注射類固醇外,冷凍治療、貼矽膠片、染料雷射、手術等,都是治療的選擇之一,在疤痕體積小時進行治療,可避免疤痕擴大,縮短治療時間。

不過要如何確定自己是否有蟹足腫體質?黃季怡指出,可以從3個方向判斷:

注射疫苗的部位會腫起來、胸口也曾因為長青春痘形成一顆顆的蟹足腫、家中有人屬於這種體質。

若確定有蟹足腫體質,除了不穿洞、不戴耳環,最好也不要服用避孕藥,因為避孕藥的雌激素會刺激傷口上的疤痕越長越大。她也建議,一旦身體穿洞後出現發炎等現象,不要期望會自然痊癒,最好能儘速就醫,免得引起變形、長肉瘤等嚴重的後果。

黃季怡提醒民眾,打洞後穿戴飾品,雖然洞很小,但是仍有感染、形成疤痕等的風險,事先了解個人狀況及後續的照護方式,小心照顧,才能降低疤痕發生的機會。發現有疤痕時,儘早就醫治療,以免疤痕範圍擴大。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