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從大罷免看國民黨的誤判與民意覺醒

此次大罷免,是一場由下而上的公民行動,無關統獨且超越藍綠,國民黨若繼續沉溺在「政黨惡鬥」的敘事中,不只已流失的民心一去不返,泱泱百年大黨也可能一夕化為泡沫。

楊聰榮(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2025/05/02 15:58
對國民黨而言,罷團志工盡是「綠營側翼」,「大罷免」則係綠營惡鬥藍軍的產物,因此必須「反惡罷,以罷止罷」。示意圖/朱立倫臉書粉專

國民黨將罷免藍委的志工團體貼上「民進黨側翼」標籤,藉此為「反惡罷、以罷止罷」取得正當性,卻反而曝露其嚴重誤判民意,事實上,這波大罷免早已超越藍綠對立的框架,轉化為人民對藍白立委不適任的怒吼,國民黨將民意反撲簡化為政黨惡鬥的產物,不僅低估人民自主性,更錯失與民意連結的機會。

筆者認為,這次大罷免的本質,是一場由下而上的公民行動,我們可以2020年罷韓案為例,韓國瑜拿到逾93萬同意罷免票,確定被罷免,成為台灣政治史上,首位被罷免的直轄市長,但罷韓成功並非是單純的藍綠對決,而是高雄市民集體對於韓市長施政無能、言行失當的逆襲。

2020年6月6日,逾93萬市民投票同意罷韓,高雄市長韓國瑜成為首位被罷免的直轄市長。圖/擷自聯合新聞網

這次大罷免亦然,絕大多數罷團係由選區民眾自發組織,志工來自各行各業,並非民進黨所能操控,但國民黨卻昧於民意,逕自把罷團貼上「綠營側翼」標韱,以俾敗戰責任都推給對手(民進黨),這種策略短期內或可凝聚支持者,路卻改變不了黨意與民意脫節的事實。

筆者認為,國民黨誤判的根源,在於未能覺察時勢變化,一廂情願以為公民運動都是政黨操弄的結果,事實上,在現今網路數位化時代,人民透過社群串聯自主發聲的能力已大幅提升,大罷免的動能更多來自基層的不滿,並非某政黨或某政治人物能夠指使策動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罷免」成為展現民意的常態工具,無法體察公民覺醒力量的政黨,終將難逃被邊緣化淘汰的命運,而國民黨漠視民怒民怨,將大罷免抹成藍綠對決,不啻親手為民進黨戴上「民意代言人」桂冠,恐怕要付出嚴重的代價。

國民黨誤判大罷免所表彰的民意,將為此付出嚴重代價。示意圖/周永鴻台中市議員臉書粉專

國民黨若繼續沉溺在「政黨惡鬥」的敘事中,怯於面對自己的戰略失誤,已流失的民心恐將一去不回頭,而民進黨,將因國民黨錯誤定性而坐收漁利,這無疑是對藍營最大的諷刺。

這次大罷藍委運動,無關統獨且超越藍綠,它標誌著台灣民主的深化,人民不再滿足於選舉時的單次授權,對於不適任的民代(立委),人民也會舉起罷免大刀,把他們統統趕下台,國民黨必須捨棄標籤化思維,重新與人民對話,傾聽民意、尊重民主,否則不只距離人民愈來愈遠,泱泱百年大黨也可能一夕化為泡沫。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