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女性勞參率靠家庭幫傭?民團提解方:降工時、公托普及

.

秦宛萱
2025/09/09 16:02
總統賴清德認為,鬆綁外籍家庭幫傭申請門檻,可以釋出女性勞動力。(pexels)

日前總統賴清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拋出,藉由鬆綁外籍家庭幫傭申請門檻,釋出婦女勞動力,遭到民團質疑。

婦女新知基金會直指,面對產業缺工,政府要支持、鼓勵女性就業,有非常多不同的政策選項,賴總統卻選了一個最糟的做法;台灣勞工陣線表示,台灣長期將照顧責任女性化,是女性持續就業的主要障礙,唯有持續投資並提供公托服務品質,才能真正提升女性勞參率。

放寬家庭幫傭聘僱資格誰是實際受益者?

賴清德在《自由時報》專訪中表示,「政府將鼓勵勞動部規定企業必須幫本國勞工加薪到一定程度才能申請外籍勞工,同時鬆綁到『1個小孩』即可申請外籍家庭幫傭,釋出女性勞動力。」

依據《就業服務法》聘用外籍家庭幫傭,家戶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有三名以上年齡六歲以下子女。

2. 有四名以上年齡十二歲以下子女,且其中二名為六歲以下。

3. 依據家中幼童、老人年齡計點累積達十六點。

目前全台外籍家庭幫傭的人數長期維持在約2,000人,占移工總人數僅約0.2%。勞陣表示,聘僱外籍移工仍需繳交就業安定費,以及提供住宿空間等條件,對於現階段勞工家庭無疑是一種挑戰,因此放寬家庭幫傭聘僱資格,實際受惠的仍是高收入階層。

女性勞參率在30歲之後大幅下滑

勞陣分析,台灣女性勞參率長期低於50%,近幾年逐步上升,終於在2013年突破五成,但直到2023年也僅達51.82%,明顯低於男性的67.1%。雖然女性在25~29歲前的參與率達到89%,但是30歲之後逐年下滑,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進入婚姻養育子女。

婦女新知聲明也表示,幼兒學前亟需令人安心的托育,但兒虐事件頻傳,顯見政府的托育品質治理模式仍須改善,而女性的平均薪資仍然低於男性,可以想見當家庭照顧壓力緊繃,往往優先犧牲女性的職涯機會,但政府缺乏積極縮減性別薪資差距的政策。

民團提解方:降低工時、公托服務普及

此外,在追求高工時的職場文化中,男性更容易符合「高度配合雇主加班」的「理想勞工」條件,女性則往往被視為備位的次級勞動力,加薪與升遷速度緩慢、維持全職工作門檻更高,甚或必須完全離開職場,唯有降低整體工時,才能撐出更寬廣的可能性,支持男性參與照顧,讓職場與家務分工更平等,破除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

勞陣說,若貿然寬放家庭幫傭,不僅會使現行公托服務退回家庭化、過度市場化的模式,未來也將衝擊國內照顧人員的工作權與就業機會,進而削弱「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目標,最終損害廣大家庭和勞工的整體權益。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