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眼不靠昂貴保健品!醫師揭葉黃素、魚油真相
近年民眾長時間使用手機、平板與電腦,導致「近視合併老花」的患者逐漸增加。眼科醫師提醒,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會使眼睛的調焦能力提早退化,不少人30多歲就出現老花徵兆。想要延緩視力退化,最有效的方法不是依賴護眼產品,而是養成定期休息、均衡飲食與防曬保護的習慣。
鐳射手術與眼鏡矯正 各有適應族群
長庚醫院眼神經科主治醫師林睿彥說明,雷射手術雖技術成熟,但仍屬侵入性治療,適合有特定需求、且眼睛條件符合的患者。若能以眼鏡改善視力問題,仍是最安全、最簡單的方式。雷射後可能出現乾眼、夜間光暈、眩光等副作用,也可能因角膜光圈改變產生光學差異。
林睿彥指出,有些患者20多歲接受近視雷射,到了40歲因老花眼出現,會感覺「看近不清楚」。這並非手術失敗,而是隨年齡自然出現的生理變化。若要再次以雷射矯正老花,效果不一定可預期,因此多數人仍會選擇配戴老花眼鏡。
多焦點鏡片減少換眼鏡困擾
針對同時有近視與老花的人,林睿彥說,傳統單焦鏡片只能看清楚某個距離,看遠或看近都需更換眼鏡。多焦點鏡片則能同時應付不同焦距,如看電腦、閱讀與遠距離視線,有助於減少換鏡頻率。
林睿彥強調,配戴眼鏡不會導致「眼睛變懶」或退化,視力變差多是年齡使對焦能力下降所致,與是否戴鏡無關。
藍光過濾鏡片研究仍無共識
針對「濾藍光眼鏡是否能保護視網膜」的疑問,林睿彥指出,目前國際上仍無明確結論。高強度藍光確實在動物實驗中會造成視網膜損傷,但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藍光量遠低於此標準。
林睿彥說:「藍光其實對調節生理時鐘也有正面作用,若完全阻隔,反而可能影響睡眠節律。」包括美國與台灣眼科醫學會在內,目前皆未有「必須濾藍光」的建議。
日常護眼原則:休息、飲食、防曬
林睿彥提醒,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時,應定時讓睫狀肌放鬆。工作或閱讀每30分鐘應起身活動、眺望遠方。此外,均衡飲食對視力健康同樣重要,蔬果、深綠葉菜、魚類及堅果都有助維持黃斑部與淚膜健康。「不用刻意補充昂貴的保健品,只要飲食均衡就足夠。」
葉黃素效果有限 魚油對乾眼有幫助
針對常見的護眼營養品,林睿彥指出,葉黃素最初是針對已罹患黃斑部病變患者的研究配方,能減緩病變惡化,但目前並無足夠證據顯示對一般健康族群有預防作用。
至於魚油中富含的Omega-3脂肪酸,則在乾眼症的臨床指引中被認為具有改善症狀的效果,適量補充可考慮作為日常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