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提早報到 醫師:3C過度使用 30多歲族群視力老化激增

.

鄒尚謙
2025/11/09 08:00
長庚醫院眼神經科主治醫師林睿彥表示,近年除兒童近視問題惡化外,「老花年輕化」也成為新的視力隱憂。(記者鄒尚謙攝)

現代人從早到晚緊盯手機、電腦螢幕,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讓「老花眼」不再是中年專利。醫師指出,過去約40歲後才會出現「看近不清楚」的老花現象。醫師表示,如今卻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在30多歲就進入「視覺轉換期」,臨床案例顯示,長時間3C使用、作息不正常與高壓生活,都是提早老化的主要原因。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台灣是全球近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國小六年級學童近視率高達七成,高三學生更逼近九成。長庚醫院眼神經科主治醫師林睿彥表示,近年除兒童近視問題惡化外,「老花年輕化」也成為新的視力隱憂。

看近吃力、夜間視線模糊 當心進入「視覺轉換期」

林睿彥說明,當出現「看近吃力、遠近切換不順、夜間對比度下降」等狀況,就代表眼睛已進入「視覺轉換期」,也就是所謂的老花眼。這種視覺調焦功能退化,會導致閱讀小字困難、看螢幕需頻繁調整距離、夜間視線模糊等情形。

「不少人因此出現肩頸痠痛、頭痛、工作效率下降等連鎖反應。」林睿彥提醒,長期忽視視力疲勞,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加速視覺退化。

30多歲就老花? 3C世代「視覺老化」提前

林睿彥指出,老花是自然的功能退化,理應出現在40歲後,但近年因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過長,30多歲就出現「早發性老花」的患者明顯增加。

他分享兩個案例:一名38歲企業主管每天使用電腦超過10小時,近來發現閱讀文件必須「瞇眼、拉遠」才能看清;另一名33歲工程師長時間盯螢幕工作,頻繁眨眼、眼睛乾澀,經檢查確定已出現早期老花徵兆。

熬夜、壓力大、愛滑手機 都是高危險群

容易提早出現老花眼的族群包括:

1.每天使用電腦超過8小時者

2.須長時間閱讀或頻繁切換視距工作者

3.睡前長時間滑手機、追劇、社群成癮者

4.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大、睡眠不足者

林睿彥說,睡眠不足會影響眼睛修復功能,壓力過大會造成睫狀肌長期緊繃,眼睛無法放鬆,視覺疲勞加劇,「這些都會讓眼睛提早老化」。

醫師提醒:35歲後每年檢查一次視力

林睿彥建議,若出現「閱讀小字困難、夜間視線不穩定、看近對焦吃力」等症狀,應儘早進行視力檢查與專業配鏡評估。35歲後每年應檢查一次視力,提早監測老花變化。

林睿彥提醒,預防老花的關鍵在於「減少用眼負荷」與「養成良好習慣」:每用眼30分鐘就休息10分鐘、遠望120公分以上;減少睡前使用3C產品;保持均衡飲食、攝取足夠蔬果與魚類;外出時配戴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刺激。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