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到! 養生首重「去寒就溫」、「養腎防寒」

節氣進入「小寒」,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去寒就溫」、「養腎防寒」是養生的重點所在。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3/01/05 08:00 2023/08/08 10:51
進入冬季第5個節氣「小寒」,也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依據《黃帝內經》順應四季的養生法,在寒冷的冬天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圖片設計/佳佳。

今年1月5日適逢「小寒」,是進入冬季的第5個節氣,同時也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小寒和大寒之間正是最冷的三九天,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依據《黃帝內經》順應四季的養生法,在這段寒冷的時節裡,養生首重「去寒就溫」。

所謂「三九天」,即從冬至算起的第9、第18、第27天,通常都是一年中最冷的時間,中醫通常會在最冷的三九天進行「三九貼」的穴位敷貼療法治過敏,也會特別強調在這個時節的保暖。

注重身體保暖 頭暖、背暖、四肢暖

該如何「去寒就溫」?瀚威中醫診所院長周彥瑢表示,要避開寒氣,將陽氣潛藏在體內,讓身體體溫不至於會散失,不讓血管收縮影響到氣血運行,並且讓五臟六腑運行不會因為外界氣溫低受到限制。

首先在身體的保暖上,要注重「頭暖、背暖、四肢暖」,出門時戴帽子、手套、穿襪子,周彥瑢說,許多人會忽略背部的保暖,尤其是上背部,切記不要讓頸項部吹到風;日常生活上則盡量不要在戶外活動,在冬天要維持「早臥晚起」的習慣,待日光出現後再出門,尤其銀髮族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要特別注意。

養腎防寒 吃溫熱和黑色食物

飲食上,冬季養生先養腎,「養腎防寒非常重要。」周彥瑢表示,透過補養腎氣 能讓陽氣在體內能醞釀溫存,而在補養腎氣的食材上,大多是一些溫熱的食材或是對應五行屬水的黑色食材,包括像是: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糯米、黑棗等,這些黑色食材不僅擁有補益肝腎、延緩衰老的作用,還被發現可以清除自由基,具抗氧化的功用,還有優質胺基酸、Omega-3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維生素A、C、E。

若想在寒冷的冬天藉由食物「去寒就溫」,周彥瑢推薦了幾種可以自行在家熬煮的食材,藉由溫性和黑色搭配的食材,達到開脾胃、益腎氣、暖中補虛的效果。

黑豆杜仲烏骨雞湯

黑豆、杜仲、烏骨雞,3種食材都屬於黑色和補腎氣的食材。可備約:黑豆4兩、杜仲3錢、烏骨雞腿1隻,還可加上紅棗10顆,調味後熬煮成一鍋美味的湯品。

當歸生薑羊肉湯

這是中醫經典的食療方,具有溫陽補血的效果,其中當歸有補血功能,生薑可暖胃、促進血液循環,羊肉則有溫補功效。可用:當歸1片(約3錢)、生薑6片(約30克)、羊肉300克,也可再加上紅棗、枸杞一同熬煮成補暖的湯品。

臘八粥

小寒前後民間習俗吃臘八粥,俗稱八寶粥,可以選擇黑糯米搭配黑棗、薑片、紅豆、花生、蓮子、桂圓等等不同食材,用黑糖水熬煮成甜粥。

但若是本身有三高問題,在熬煮時建議不加糖水,直接用白開水燉煮,食材本身的清甜,同樣可以是一鍋暖胃暖身的粥品。

了解體質才能補對方向

周彥瑢提醒民眾,在吃食補的時候還是有一些體質要考慮,不過基本上只要掌握自己體質是偏寒還是偏熱就可以。偏寒的體質,會容易手腳冰冷、腹瀉、容易腰酸,這種體質適合溫補;偏熱的體質平常容易口乾舌燥、便秘、稍微累一點就血壓上升,這樣的體質適合滋補、涼補。了解體質就可補對方向,若真的不了解自己的體質,最好不要多吃。

他表示,其實一般在食補裡的藥物都不會太厚重,包括紅棗、枸杞、黃耆以及上面提到的一些食補,甚至羊肉爐、薑母鴨,都是溫補可以食用的;至於偏熱的體質則要選擇茯苓、山藥、蓮子、薏仁、芡實等藥材,代表性食物就是四神湯。不過年末圍爐聚餐,若大家選擇羊肉爐歡聚,本身是屬偏熱體質的話,他建議不妨稍稍吃少量不喝湯,以燙青菜為主,享受聚餐心情。

溫熱中藥、三九貼、薑母茶 度過冬季好發疾病

而小寒節氣前後,由於天氣寒冷,包括感冒、心血管疾病、皮膚搔癢症狀患者也跟著增加。其中天冷造成呼吸道纖毛運動降低,對細菌病毒排除功能下降,呼吸道保護力變弱,民眾常會出現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也容易因日夜溫差大造成血管收縮不好,造成心臟、腦血管負擔變大,產生心血管方面的問題。除了建議大家做好保暖功夫外,中醫也會透過溫熱中藥滋潤呼吸道黏膜,改善呼吸道乾的狀態,將呼吸道照顧好,比較不會有感冒症狀;另外,中醫診所也提供「三九貼」,就是用溫熱藥品貼在穴位,有去除寒邪、扶助正氣的效用,提高人體抗病能力。

冬天很容易被忽略的是胃病,除了因為剛從暖被窩起床,腹部尚未有厚重衣服保暖造成的溫差,加上一些冬天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胃痙攣以及造成胃食道逆流,因此不少人常常在冬天早上一起床就有胃不舒服的情況。周彥瑢建議,可以在日常喝「薑母茶」,溫胃散寒,可以讓胃部的不舒服得到緩解。

穴位按摩 溫腎補氣血

另外,藉由穴位按摩,也可達到去寒就溫的保暖效果,周彥瑢特地提供幾個穴位,讓大家藉由自行按摩達到溫腎、護命門、補氣血的功效。

溫腎穴位

・命門穴:肚臍正後方、背的中線上

・腎俞穴:命門穴旁開2到3吋(2指幅寬)處

可補腎氣,調節並調動腎火之源。因位於背部不好按摩,建議洗澡時以蓮蓬頭熱水直接沖穴位,或在穴位上貼暖暖包。

圖片設計/佳佳。

補氣血穴位

・合谷穴:雙手虎口處

・足三里穴:兩側膝蓋下方小腿外側

多氣多血穴位,可以補氣血。平時可用手按摩,按壓至有痠脹感即可。

圖片設計/佳佳。

周彥瑢表示,從衣物保暖、藥膳飲食、穴位按摩等方面多管齊下,確實做到「去寒就溫」,相信在小寒這個寒冷時節,也可以用好的養生保健,健康度過一波波的霸王級寒流。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