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小暑2】小暑進入颱風季 中颱丹娜絲搶頭香

今日迎來「小暑」節氣,也同時迎來中度颱風「丹娜絲」。氣象署已針對15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5/07/07 14:09
過了小暑就進入真正的炎夏,這時節也代表梅雨季結束、颱風季正式來臨。圖片設計/佳佳

今日是24節氣中的「小暑」節氣,一般來說,過了小暑就進入真正的炎夏,這時節也代表梅雨季結束、颱風季正式來臨。而今年在「小暑」當日,就迎來了入夏以來第一個侵台的中度颱風「丹娜絲」。

針對來勢洶洶的丹娜絲,中央氣象署指出,受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高雄市山區、屏東縣山區已有大豪雨發生;苗栗縣、台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則出現豪雨;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台中以北地區及中部、台東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

氣象署也針對12縣市發布大雨特報,警戒範圍為:基隆北海岸、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南投縣山區、雲林縣山區、嘉義縣山區、台東縣山區。氣象署請民眾注意雷擊及強陣風,山區嚴防坍方、落石、土石流及山洪暴發,低窪地區更要慎防積淹水。

要注意的是,颱風遠離後,台灣可能將陷入大範圍的低壓帶中,會有一段天氣不穩定的時間,整體降雨的機會較高,午後熱對流雷雨發展較旺盛,同時也還要注意是不是有其他擾動或颱風在低壓帶中再發展的機會。

剛進入颱風季就迎來了第一個侵台颱風,今年會是多颱的一年嗎?中央氣象署指出,根據過去統計資料顯示,西北太平洋6月至12月約有21至25個颱風生成,鄰近台灣的颱風個數平均約為3至5個,預估今年下半年生成總數及鄰近台灣個數均為正常,路徑則可能為往西接近台灣,或在台灣東側北轉靠台。

氣象署表示,根據統計,每年1至6月平均有4.3個颱風生成,今年到6月僅有2個颱風。不過歷史上有3年在6月前沒有颱風生成;有3年到6月前只有1個颱風生成;像今年一樣6月前只有2個颱風生成則有多年都出現同樣的情形,因此今年情況不算極端。

不過,即使預估今年颱風個數為正常,風雨變化趨近於常態,但氣象署仍提醒民眾,在全球氣候變遷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發生機率不容忽視,民眾應隨時關注最新天氣預報,及早做好颱風與強降雨的應變準備。

古人常利用「小暑」當天的天氣變化,來推測當年颱風災害的可能性。因為小暑過後,正是颱風活躍的季節,因此許多與小暑有關的諺語,多半與颱風息息相關。這些諺語不僅展現了古人細膩的觀察力,也提供了一套簡單的天氣預測方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幾則有趣又具啟發性的「小暑諺語」吧!

1. 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

這句諺語意指:小暑當天若吹東風,大暑傍晚若出現絢爛紅霞,皆為颱風可能來襲的預兆。以現代氣象知識來看,台灣夏季位於太平洋高壓南側,此時常見東風或東南風,加上熱帶低壓活動頻繁,確實容易生成颱風。

2. 六月初一,一雷壓九颱,無雷便是颱

古人會特別留意農曆六月初一是否打雷。有一說,這天如果打雷,就能「壓住」9個颱風,使其不侵襲台灣;反之若沒有雷聲,反倒是颱風將至的徵兆。

3. 六月防初,七月防半

這句諺語提醒人們要特別留心颱風的高峰時期——農曆六月初與七月中,通常就是小暑和大暑節氣間。古人認為這兩個時間點若有颱風侵台,往往威力強大,需特別謹慎防災,以免造成嚴重損失。

4. 六月六下雨,一百日見霜

雖然這句與颱風無關,但同樣是古人根據天候觀察所流傳下來的氣象諺語。意思是:若農曆六月初六當天下雨,百日之後,也就是秋冬時節氣溫會大幅下降,可能提早迎來霜降。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