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邦攻千億營收】焦佑鈞押寶AI新戰場 拚2年後翻轉華邦電版圖

.

江星翰
2025/10/20 06:00
華邦電火攻邊緣AI,力拚在2027年成為公司主要業務。(Shutterstock)

AI(人工智慧)浪潮來襲,華邦電在這波記憶體缺貨潮身價暴漲,董事長焦佑鈞趁勢展開擴廠,更低調押寶「Edge(邊緣)AI」新戰場。他預告,華邦電正專注開發Cube(客製化記憶體解決方案)架構技術,目標在2027年成為公司主要業務。

由於AI相關產品附加價值高,許多台廠為了掌握這一波機會,大力調整策略與資源配置。焦佑鈞認為,AI熱潮雖帶動產能排擠,但對台灣經濟發展是「非常幸運的事」,華邦電跟上這波科技浪潮,正積極布局Edge AI領域。

延伸閱讀》記憶體迎10年大商機? 華邦電董座曝關鍵轉折點

押寶Cube技術 搶Edge AI商機

華邦電總經理陳沛銘指出,公司瞄準Cube架構技術投入Edge AI。所謂Cube架構技術,與市場熱議的HBM(高頻寬記憶體)不同,最大優勢即不需要複雜的Base Controller,控制器可直接整合在SoC(系統單晶片)。

他日前在公開演講指出,生成式AI加劇運算需求,不論是雲端運算或邊緣運算,記憶體將扮演關鍵角色,因此華邦電提出Cube架構技術,以3D堆疊和先進封裝的方式提升頻寬,從每秒7GB擴展至最高30TB,同時達至縮減尺寸、降低耗能。

這一招,不僅滿足邊緣AI的龐大推論與儲存需求,陳沛銘18日出席家庭日,他更樂觀表示,相關產品開發進度優於預期,預計2026年下半年取得訂單,2027年開始貢獻營收,並成為華邦電主要業務。

根據華邦電內部預估,Cube架構技術領先同業約3年。這也意味,華邦電正從傳統記憶體製造,逐步走向高附加價值的AI應用領域,企圖在2年內翻轉產品版圖的企圖心。

延伸閱讀》不走台積電老路 華邦電赴美戰略曝光

加速16奈米 明年資本支出破百億

除此,「最新16奈米製程已完成生產認證(CPR),將從20奈米節點轉進16奈米,首批產品正在送樣,預計2026年第一季底或第二季初小量投產。」陳沛銘看好在晶圓片數不變下,可提升約30%的顆粒產出。

華邦電趁著記憶體缺貨、急單湧現之際,手中握有一份高雄、台中雙廠擴產藍圖,陳沛銘透露,初步預估2026年資本支出超過100億元。最快10月底,由董事會拍板啟動高雄廠新一波擴廠。

據悉,高雄廠既有月產能約1.5萬片,有望提升至最高2.7萬片。焦佑鈞信心喊話,高雄廠不再是營運包袱,看好新廠將為營收和產能挹注成長,成為「賺錢的金雞」。而新產能最快在2026年下半年到位。

延伸閱讀》華邦電雙引擎全開 總座放話衝「千億俱樂部」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