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中毒案「兇手」確定! 毒性強烈吃兩片就致死

南投縣河豚中毒死亡案件的「兇手」確定了!食藥署表示,該次事件3件檢體皆屬有毒的「月尾兔頭魨」,毒性強烈,約吃2片、10克生魚片就會達到致死劑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3/12/13 12:00
南投縣日前有民眾食用河豚中毒致死,食藥署6日公布食餘檢體檢驗結果,確認品種為月尾兔頭魨。圖/食藥署提供

南投縣河豚中毒死亡案件,今(6)日檢驗結果出爐!衛福部食藥署表示,該次事件3件檢體皆屬有毒的「月尾兔頭魨」,毒性強烈,約吃2片、10克生魚片就會達到致死劑量。

日前一名南投縣仁愛鄉的44歲洪姓民眾,自行烹煮河豚並與8名親友分食,不過8人後來陸續出現嘴巴、手腳麻痺無力等症狀,洪男則被發現倒地失去意識,警消到場確認已死亡,其餘8人治療後已無生命危險。

食藥署研究檢驗組長王德原指出,經DNA物種鑑別結果發現,該3件檢體皆屬毒性高的「月尾兔頭魨」(Lagocephalus lunaris),經液相層析質譜儀測定,「河豚生魚片」檢體檢出河豚毒素(TTX)高達134.30mg/kg,「河豚魚肉湯(含魚肉)」檢體的熟肉與湯,分別檢出TTX33.48mg/kg與31.86mg/kg,毒素含量都非常高,「河豚內臟及皮」檢體也確認檢出高量河豚毒素,不過因基質複雜,尚難精確定量。

而以致死劑量來說,王德原表示,生魚片每片約重10mg,換算下來每片生魚片約有TTX 1.34mg,依照日本的限量,TTX上限是不得超過2mg;歐洲的安全界線劑量更低、致死劑量更高,1到2mg為上限,也就是說,吃1、2片就會達到致死劑量。

月尾兔頭魨又稱作月腹刺魨、栗色河魨、毒鯖河魨等,屬四齒魨科,主要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區,台灣四周海域均能見其蹤跡,體長可達50公分,其背面及腹面均佈滿小棘,尾鰭後緣呈新月形,內臟、皮膚及肌肉皆含河豚毒素,毒性極強。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陳泰源表示,台灣海域周邊,鯖科河豚中毒鯖河豚的比例很低,大約小於5%,即便如此,河豚的處理與分辨相當困難,建議民眾最好還是避免食用。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台灣至今共累計4案河豚中毒事件,分別為2014年1件、2020年2件、2023年1件,總計17人就醫、1人死亡。另外日本東京都保健局河豚毒素中毒統計,2013年至2022年有180起TTX中毒中毒事件、患者246人,其中5人死亡。

因此,林金富指出,參考相關統計,即使設置證照考核,中毒、死亡事件仍時有所聞,對於各界關注台灣是否會參考日本設置專門處理證照,食藥署在此方面仍持保守態度。

食藥署提醒民眾,TTX屬於神經毒素,即便加熱也無法破壞,會存在於河豚的內臟或肌肉,接觸後10到45分鐘,會出現唇麻、手麻、腳麻等症狀,嚴重可能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若發現自己如疑似TTX中毒,要盡速送醫並保留食餘檢體。

另外,食藥署也提醒民眾,販賣河豚導致傷亡是有刑責的,如果販售有毒河豚或作為贈品、公開陳列,恐違《食安法》,可處6萬到2億罰款,如為餐飲業者情節重大者,可命其歇業、停業、商業登記等,若有人員傷亡,則可處7年以下徒刑併科罰金,千萬別因追求美味或嚐鮮而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