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台灣同志遊行15萬人雨中響應 行前「反跨爭議」成亮點
週末2025年第23屆臺灣同志遊行10月25日在台北登場,儘管活動當天下雨,現場仍有將近15萬來自世界各地以及台灣民眾參與,前總統蔡英文更帶著愛犬樂樂現身遊行。活動前因主辦單位成員對跨性別議題發表反對意見,造成網路輿論延燒,許多團體退出遊行、拒絕出席。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理事長戴佑勳致詞時表示,台灣同志遊行一直跟跨性別站在一起,現在、未來都是。
15萬人響應遊行 180團體報名

「超.連結——跨越標籤,理解差異」今年遊行於臺北市政府前廣場集合出發,2路線繞行東區後,回到起點。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發言人小鯨表示,本次共有,15萬人、將近180個團體報名加入遊行隊伍,由眾多倡議不同議題的 NGO、多家性別友善企業、各國團體及辦事處、各政黨及所有參與的民眾共同組成,展現多元力量。

同志遊行前引爭議
但在遊行前夕,社媒平台Threads上同遊主辦方公關主任,以自己的帳號公開貼文表示,「我反對戀童癖、反對代孕、反對免術換證、反對心理性別認同」,認為同志遊行中的六色宣言如同「前人留下的垃圾發臭」。
也因為本次事件,今年的遊行隊伍中,有許多民眾、團體舉起相關倡議的標語,以及抗議的喊話。

對此,遊行官方發布道歉聲明,表示已將該工作人員調離現職,強調爭議言論非台灣同志遊行官方立場,跨性別議題亦從未排除於遊行的倡議之外,跨性別社群更是同志運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對本次事件造成各界疑慮感到抱歉,對外界的質疑虛心接受,並深刻檢討改進。
戴佑勳表示,感謝願意一起站上街頭加入遊行的朋友,讓這場遊行具有意義。同時,也為籌備過程中發生的爭議,讓部分朋友對遊行失望和受傷,表達誠摯的歉意,並再次強調「臺灣同志遊行應該是讓各種性多樣族群自在發聲的地方」。從第一屆開始,臺灣同志遊行就和跨性別的朋友站在一起,「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如此,未來更不會改變」。今年遊行主題是「超.連結——跨越標籤,理解差異」,希望真正的連結是在彼此的差異中,了解每一個人不同的生命經驗。

跨性別交流社群「逆光小鎮」經營者梨珂分享,跨性別社群的多元面貌與生活困境,並呼籲社會無需立即「理解」,但必須相信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性別的「自主權」。
非單性戀團體「Bi the Way・拜坊」代表 Woolf說,同志社群內部對雙性戀、泛性戀的偏見,呼籲無論性傾向或性別,都應尊重每一個人的「自我認同」。

芒草心慈善協會怡安指出,社會對無家者的印象多停留在中高齡男性,但約佔 15%的女性無家者更容易面臨性暴力與生理期資源缺乏等挑戰。
臺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副秘書長小齊表示,當障礙與性別交織時,形成「弱勢中的弱勢」,希望社會認識到「障礙者也有 LGBTQ+ 的身分」,並強調「支持一位障礙者自立生活,需要整個社會的力量」。

愛滋權促會代表葉小姐說,愛滋感染者在就醫時仍常遭拒診與歧視,這源於社會「對於愛滋的未知加深了恐懼」,呼籲真正的友善是讓每個診間都能自然地接住需要被照顧的人,要求社會落實「健康平權」。

歌手、本屆臺灣同志遊行彩虹大使鄭宜農表示,在社群爆炸的時代,大家願意帶著對於世界的期盼,願意討論、聆聽來到這裡相聚,已經很棒了。最後,他祝福今天參加遊行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自在、安全與被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