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論壇】全民監督大阪世博20億納稅錢 落實經貿外交雙效益

與其「落漆」地參加大阪世博,不如拿這筆預算,結合各外館於駐在國舉辦「中華民國臺灣世界展覽會」,其經貿效益可能超過參展大阪世博。

黃進盛(退休經貿外交官)
2022/12/09 10:00
政府斥資20億參加2025大阪世博,卻被要求以「企業」名義參展,展場根本看不到「台灣」。圖:今年718大阪世博吉祥物正式命名為「脈脈」/2025大阪世博官網

民報12月1日專欄刊登公督盟監督國會成果及拓展國際場域合作,應可進一步提升國會議政成效。然而,為提升台灣民主化綜效,仍需擴大全民直接監督力量,才能達到廣泛的效果。

以近期臺日APEC互動及友好合作議題爲例,國際貿易局編列5年20億元預算推動參加「2025大阪世博會」專案,卻未能以台灣名義參展,遭朝野立委及各界批評,在媒體多篇報導中,台北郵報更下標題:「砸20億參加大阪世博看嘸台灣,工商界:落漆」顯見國貿局主事者規劃本施政專案時,確實有諸多需改進補強之處。

國貿局在大阪世博大撒幣,卻不能以「台灣」名義參展,朝野立委與國人強烈質疑:「20億撒哪裡去?」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供

對實質所得減少、愈來愈窮的納稅人而言,20億實屬天文數字,國庫花20億卻還未能在國際場合宣傳臺灣以收經貿實效,恐非企業界所期待,參加世博卻不能突顯我國國際地位,也有降格之嫌,而且可能發生骨牌效應,往後各國舉辦中華民國商展或臺灣商展,也無法延用我國的國名,如此經貿、外交效益雙雙大打折扣,如何解除這困境?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某國家圖書館為遷館至新建圖書館大傷腦筋,因僅搬運該館1500萬冊圖書文件,報價即達300萬元(註:報價亦是門學問),但政府給的預算只有150萬元,圖書館長困坐愁城之際,幕僚人員決定昭告全國,希望集思廣益找出良策對案,以預算內的金額完成遷館。

圖書館公告幾天後,一名企業家提出條件:預算100萬元、兩個月的時間,他有辦法達成目標;於是這名企業家宣布,全體國民都可以免費向圖書館借3本書,條件是兩個月內將借閱書籍歸還至新建圖書館,且還書時將獲得總統簽名的感謝狀。

企業家這個辦法不但帶動全民借閱熱潮,提升全民閱讀與文化素養,而且兩個月後,全部1500萬冊圖書都被歸還至新圖書館定位,結果,企業家賺到90萬元(扣除感謝狀印刷費10萬元),圖書館省下50萬元預算,順利達成遷館任務。

與其「落漆」地參加大阪世博,不如拿這筆預算,自己辦個「中華民國臺灣世界展覽會」,經貿效果可能更好。圖/2019台北國際食品展官網

以上故事,是否可給貿易局長一些靈感,推動參與大阪博覽會的承辦單位能否也有這樣的精神,在花最少納稅人的錢的情況下,達到宣傳臺灣企業並爭取我國國際地位的目標!

事在人為,跳脫式的創意策略將是未來公部門應向企業界取經之方向,與其「落漆」地參加大阪世博,不如拿這筆預算,自己辦個「中華民國臺灣世界展覽會」,於2025大阪世博會期間,同時段結合各駐外使館於駐在國舉辦「中華民國臺灣商展」,並比照杜拜世博展建構虛擬展館拓銷臺灣企業,相信其所達到的吸睛效果,可能超越行政部門預設大阪世博的3千萬人次,甚至達到破億人次的觀展目標。

實務上要提醒的,是全民納稅錢應強化監督功能,因為即使是依循現有公部門報價規定,仍有形式上合規,實質卻未落實內部會計勾稽精神,以致產生虛報或高報、浪費經費的事例發生。

在此,吾人舉模擬案例分析,文官飛往南美機票報價共計11000美元,但是網路及市面上報價只要6000美元,爰此等承辦人員的報價行為與心態,對於機關潛在損失高達1倍、5000美元,日本世博案執行單位國貿局應有所警惕,避免發生類似情事。

至於此等內部稽核控管缺失,應引進監委諸公自動調查機制,或是會計事務所簽證制度,方為對全民負責任的表現,同時全民結合媒體力量,直接監督議會及行政部門,將是落實臺灣直接民主的方向。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