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大家來比對林智堅兩碩士論文

政治人物進修取得在職專班博碩士學歷,稍有不慎,就陷入論文抄襲作假爭議,反而凸顯其誠信問題。作者以自身經驗,比對分析林智堅論文事件,分享疑點。

鄭秀玲(前台大經濟系主任,現為該系兼任教授)
2022/07/22 09:08
民進黨桃園市候選人林智堅的二份碩論於七月初皆被爆抄襲爭議。論文是否抄襲是黑白是非問題,不是藍綠問題。圖 /取自林智堅臉書

近年來國內政治人物流行一面任黨公職,同時進修取得在職專班博碩士學歷,以彰顯其能力。然而稍有不慎,就陷入論文抄襲作假爭議,反而凸顯其誠信問題。德國前教育部長和另一部長分別於2013和2021因其博士論文抄襲問題辭職下台,可為殷鑑。

民進黨桃園市候選人林智堅的二份碩論於七月初皆被爆抄襲爭議。論文是否抄襲是黑白是非問題,不是藍綠問題。為了避免選舉期間淪為藍綠認知作戰的攻防,作為納稅人及選民的我們實有必要,自行撥冗比對,獨立判斷。茲附上相關的四個檔案於附件供參。

作為指導過五位研究生碩論曾受台大經濟學會獲獎肯定的人文社會科學教授,我有社會責任來和國人分享研究生在論文中該作的貢獻和老師該指導提醒學生的責任。

一個完整的人文社會科學碩博士實證研究過程包括:學生尋找自己有興趣的題目、自行收集整理資料或經國內外學者同意取得其資料(在文內致謝並註明出處即可)、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並從中找出有趣或有用的議題、進而提出自己的理論論述、建構新模型或修正既有模型、採用嚴謹統計或計量方法、撰寫程式、進而寫出原創的實證研究結果、最後撰寫結論及提出相關政策意涵。指導老師帶著研究生扎實走完整個研究步驟,至少約需一年。

學生從中除了學會資料整理、程式撰寫、寫作分析能力及獨立思考辯證能力外,老師更要提醒學生,學術研究的精神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貢獻自己的努力,讓社會更美好。因此投稿國內外學術期刊,審查人最在乎的是作者引用別人資料和文字是否完整註明出處,及是否交待資助該研究的經費來源。沒有誠實作到這些,就有涉及違反學術倫理之嫌。

教育部也訂定了《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 其中第三條學生或教師之學術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違反學術倫理:(1)造假:虛構不存在之申請資料、研究資料或研究成果;(2)變造:不實變更申請資料、研究資料或研究成果;(3)抄襲:援用他人之申請資料、研究資料或研究成果未註明出處。註明出處不當,情節重大者,以抄襲論;(4)由他人代寫;(5)未經註明而重複出版公開發行等規範。

林智堅台大碩論指導教授、國安局長陳明通7月5日表示「其實是林智堅的論文比較有原創性。」圖/民報資料庫

從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資料庫的資料顯示,林智堅中華大學碩論指導教授賀力行在84至110年期間共指導473位博碩士論文,平均一年指導15.7位研究生畢業。林智堅臺大國發所指導教授陳明通在84至110年期間共指導173位博碩士論文,平均一年指導6.4位研究生畢業,可見此二位老師皆桃李滿天下。

對比全台公私立教師人數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約4萬人,指導碩士生總人數(109學年度) 12.9萬人,以平均2.2年畢業估計,每位老師每年平均僅指導1.4位畢業生而已。本院某院士在過去24年也僅指導23篇博碩士論文而已。

兩位指導教授在忙碌中或許未善盡提醒把關之責,但吾人誠摯呼籲當事人林智堅身為此次選舉的候選人應本著謙虛態度,接受選民檢驗,對自己二份碩論負起全責。針對任何選民所看到的箇中疏忽、疑點或爭議,予以澄清或道歉,而不是以興訟來威嚇任何提出疑點,想知道內情的國人閉嘴,才是負責任的公眾人物。

茲拋磚引玉,將我所看到的疑點和國人分享如下:

(ㄧ)林智堅的中華大學碩論爭議:

竹科管理局委託研究案《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委託研究:以TCSI模式評估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週邊居民滿意度》於2008年6月結案,執行單位為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系,主持人為李友錚和王明郎博士。

而被質疑與此報告內容高度相似的林智堅中華大學的碩論《TCSI 模式評估國內某科學園區之週邊居民滿意度》則是由同所另一位賀力行博士指導,於同年7月口試。林的碩論則把「竹科」改成「某科學園區」,文字相似度高達87.7%,11個表格全數相同。

其疑點有四: (1)賀教授不是該計畫主持人,怎可拿同事計畫成果給林智堅當碩論呢? (2)林智堅若有全程高度或部分參與該研究案執行,才可援引全部或部分計畫內容為其論文,但怎麼沒有在其碩論文內註明經費來源為該計畫,也完全沒有寫誌謝詞呢? (3)林智堅當時是柯建銘總召的專任助理,依法可在參與此計畫任研究人員嗎? (4)其碩論是否侵害了竹科管理局該研究案的著作權呢?

作者認為,學術研究貴在求真和原創性,林智堅和余正煌的論文高度相似性,到底誰抄襲誰值得深入調查。圖/取自林智堅臉書

(二)林智堅的台大國發所碩論爭議:

國發所余正煌由李教授指導碩論《新竹市長選舉研究:林智堅勝選的政治社會基礎》於2016年7月口試,陳明通教授是口試委員。而林智堅碩論《三人競選之中槓桿者的政治社會基礎及其影響:以2014新竹市長選舉為例》則由陳明通教授指導,於半年後2017年1月口試。經比對,兩者在不同老師指導下,竟然雷同度甚高,令人驚嘆!

兩文皆採相同民調公司問卷調查資料。余正煌文內有感謝林智堅提供資料。國內外人文學者將原始資料分享,只要註明出處即可。林的參考文獻列入余文,表示林已讀過余文內容。林既已看過余文,沒想到林文目録的大小標題雷同程度約有八成。二人採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卡方分配和二元勝算對數迴歸分析),探討雷同的研究問題(均在第四頁)。

余文稱是針對「林智堅勝選因素分析」,包括林智堅的社會基礎、林智堅的政治基礎、林智堅的個人特質、林智堅的政見吸引力。而林文則要分析「槓桿者(即蔡仁堅)的社會基礎、槓桿者的政治基礎、槓桿者的個人特質、選民對槓桿者的選情判斷」。二文研究對象不同,實質分析脈絡和表格卻頗相似。二文結論同在第60 頁,該頁文字也頗相似,只是各自套上不同的數據。

因此,由上可知同時看過這二份碩論內容的是林智堅和陳明通老師。林智堅辯稱他不認識余正煌,林在其參考文獻內有列入余文,表示在口試前他已先行看過余文,認不認識余並不重要。陳明通教授對外稱余文的資料是林提供的,所以林才有原創性,此說法可能有爭議。

陳明通和楊喜慧(當時是陳老師的博士生)於2016年5月共同發表《2014臺灣地方選舉「柯文哲現象」的外溢效果:民進黨新竹市長候選人林智堅的個案分析》,其研究議題和林智堅及余正煌皆不同,所使用的迴歸分析方法為logistic regression也不同,全文嚴謹分析,文筆通順是一佳作。

他們採用了柯文哲和林智堅提供的內部民調资料,有註明資料來源和致謝。難道也要說此文的原創者是林智堅嗎?余文在其碩論敘明了資料來源是同一份民調資料並予致謝,也向楊喜慧致謝。林文則完全沒寫誌謝詞。學術研究貴在求真和原創性,林文和余文的高度相似性,到底誰抄襲誰值得深入調查。

附錄

(1)竹科管理局委託研究案「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委託研究:以TCSI模式評估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週邊居民滿意度」報告

(2)林智堅中華大學的碩論「TCSI 模式評估國內某科學園區之週邊居民滿意度

(3) 臺大國發所林智堅碩論《三人競選之中槓桿者的政治社會基礎及其影響:以2014新竹市長選舉為例

(4) 臺大國發所余正煌碩論《新竹市長選舉研就:林智堅勝選的政治社會基礎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