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引爆記憶體版圖大洗牌! 台灣小廠生存受考驗

.

江星翰
2025/11/03 09:00
AI推論引爆記憶體缺貨潮,中小型模組、低階終端裝置、車用業者恐淪為弱勢群體。(shutterstock)

這場由AI(人工智慧)推論引爆的「結構性缺貨」,讓全球記憶體與儲存市場的版圖快速重塑。記憶體控制晶片大廠慧榮總經理苟嘉章指出,大型廠商將更多資源從成熟節點轉向AI專用記憶體產線,造成整體產業鏈大洗牌,出現強弱群體的分化。

國際巨頭與雲端服務商為最大受益者

苟嘉章點出,在這波供應鏈重組中,大型記憶體晶片廠與資料中心、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將是最大受益者。

首先,強者恆強的趨勢,包括SK海力士、三星、美光等3大DRAM原廠,以及資料中心、蘋果(Apple)、雲端服務商,議價能力強,可望受惠於價格上漲與長約簽訂,盈利能力明顯提升。

其次,由於CSP大廠自建AI晶片的需求,帶動最新HBM3E需求爆發性成長。記憶體大廠都將資源投入高階製程的DDR5或HBM,形成資源集中、產能緊縮的連鎖效應。

中小模組廠面臨降規與邊緣化考驗

相較之下,中小型記憶體模組廠、低階終端裝置、車用應用可被歸類為「弱勢群體」。由於採購量低、議價能力弱,這些企業恐面臨搶料無門、成本大增的困境,甚至必須降規來維持產能。

如今,台灣模組廠站上風口,苟嘉章指出,台灣作為全球記憶體模組重鎮,若無法取得關鍵產能與訂單保證,中小模組廠恐陷入邊緣化危機。

NAND新勢力:長江存儲將擠進全球前4大

至於在NAND Flash市場,苟嘉章預期2026年將持續缺貨,甚至有業內人士大膽預估,NAND供應緊張的情況,時長恐怕會拉長到10年之久。

苟嘉章進一步指出,由於NAND原廠在HBM投資排擠下擴產具有紀律,使得市場版圖將出現重大變化,預估3年後,除了既有的韓系與日系大廠,中國長江存儲在內需支撐下,有望幾進全球前4大供應商。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