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誰都能賣中藥 藥師公會揚言將上街抗議 衛福部表示是社會分工

衛福部日前發布有關「經營中藥從業人員」資格的公告,引發藥師公會的強烈反彈。藥師公會認為,中藥與西藥都應統一由藥師管理,強烈反對「誰都能賣藥」的現象,為了捍衛藥師的專業權益,揚言將走上街頭表達不滿。對此衛福部中醫藥司回應,尊重藥師爭取自己執業範疇的想法,但採購販售不涉及調劑權,中藥行及西藥局分工是為了讓民眾生活。
為了挽救日漸式微的傳統中藥產業,衛福部中醫藥司在民國108年公告藥事法103條解釋令,有條件讓一定時間內實際從事中藥販賣業務者,得繼續經營中藥房。今年3月18日新增核釋藥事法第103第2項後段「領有經營中藥證明文件之中藥從業人員,並修習中藥課程達適當標準,得繼續經營中藥販賣業務」規定,引發藥師工會強烈不滿。
藥師公會認為,這將讓沒有專業藥事背景的人得以經營中藥販賣業務,對民眾用藥安全構成威脅,並指出這一做法違背了《藥師法》及《藥事法》的立法原意,對經過多年專業訓練的藥師極為不公。
藥師公會強調,藥師的訴求並非出於職業保護,而是出於對錯誤用藥的高度關切。他們認為,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屬於藥師的專業執業範疇,必須高度辨識與專業知識,不能讓非專業人員隨意販售藥品,這樣可能導致錯誤劑量、藥材混用等問題。
公會表示,錯誤政策恐讓民眾面臨「買藥像買菜」的風險,中西藥都是藥,需高度辨識與專業知識,絕不能容許「誰都能賣」的現象發生。而在近期與衛福部進行溝通會議,在對方堅持此解釋並無違法情況下,協商無果破裂,深感遺憾,公會因此決定走上街頭,以實際行動呼籲政府重視藥師的專業,守住國人用藥的最後一道防線。
對此,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表示,衛福部尊重藥師爭取自己執業範疇的想法,但中藥材要從農產品變成中藥的過程,依法不屬中醫師或藥師專業範疇,需要有一些非常專業的人來做這個工作,這不是中醫師、也不是藥師能夠去做的。
蘇奕彰指出,過去中藥商依靠師徒傳承的方式進行,現在則透過專業課程培訓中藥從業人員,透過中藥或生藥相關科系設置的35學分課程,培訓完成研修與實習的畢業生,可接手中藥行業務,這樣能確保國內外的中藥資源能夠提供給中藥房、中醫院所及藥廠,並能對民眾的用藥安全提供保障。
他強調,這是社會分工的一部分,藥師與中醫師的專業服務可以互補,有助於提升全民的健康福祉。
蘇奕彰進一步表示,這些中藥從業人員多數負責處理中藥材的基礎作業,如將花旗參磨成粉、販售藥膳調味中藥或製作香包等,這些並不涉及藥品的調劑與指導使用。因此,將這些業務交由中藥商處理,並不影響藥師的專業範疇,也不會增加用藥風險。至於藥師公會擔心的藥商調劑問題,蘇奕彰明確表示,根據藥事法規定,藥商無權進行藥品的調劑或指導使用,衛福部將進一步釐清相關規範,避免誤解。
此外,蘇奕彰提到,藥學系畢業但未取得藥師證照的人員,僅能從事中藥材的處理等基礎工作,不得涉及藥品的使用。衛福部也在聽取藥師公會的意見後,對規定作出調整,希望能釐清誤解,並強調中藥商的零售功能是為了滿足民眾日常需求,屬於合理的社會分工,並非與藥師的專業職責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