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新時代的台灣人:五指山上再思台灣民主之路

李前總統思考的是新台灣人的自覺,透過公民意識,社區營造,土地認同,凝聚生命共同體之台灣意識,這是新時代台灣人奠定新國家的基石。

朱孟庠(前李登輝基金會副秘書長)
2022/08/29 13:27
2012年6月19日,綠島人權園區,前總統李登輝與四名已屆八旬的受難者一起在綠島烈日下參觀園區,駐足於人權紀念碑。圖/朱孟庠提供

上月李前總統過世兩周年,我上五指山軍人公墓祭拜。我的父親、母親也埋葬在風景宜人的軍人公墓,有山有海,我遙望著基隆山和基隆嶼……這裡最美,最高,最氣派的是蔣陵,台灣人很厚道,留了這麼個帝王般的陵寢給兩蔣,可是兩具大溪遺體,却幾十年還不願入土。

五指山軍墓園裡最美,最高,最氣派的是蔣陵,台灣人很厚道,留了這麼個帝王般的陵寢給兩蔣,可是兩具大溪遺體,却幾十年還不願入土。圖/朱孟庠提供

站在餐廳落地窗前,望著下方一片綠茵中巍然幽靜的蔣陵,心裡哀傷地想著六張犁的亂葬崗,多數沒有姓名、沒有牌位,白色恐怖時期多少年輕熱血的生命走了?數十年來屍骨埋在荒煙漫草中。  

六張犁的亂葬崗,多數沒有姓名、沒有牌位,數十年了,白色恐怖的冤魂仍埋骨荒煙漫草中。圖/促轉會臉書

國軍公墓始終整理得很乾淨,石牌、紀念碑、入門……全都是中國國民黨的黨徽,而非中華民國國旗。這是國民黨的專屬墓園,其中一面石牌上寫著寫著:「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樹紅花伴英靈」,還有一座很壯觀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心想著忠於台灣民族的英烈呢? 

我期待「有一天」台灣人也要有一片這麼美麗的園地,一座紀念館、紀念碑,悼念為台灣土地犧牲的英烈湯德章、阮朝日……和為台灣建國奮鬥的英魂陳智雄、泰源五烈士……即使是衣冠塚也有其象徵意義,台灣民主路還漫長!

五指山國軍公墓如同國民黨專屬的墓園,還有一座壯觀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碑〉,然而忠於台灣民族的英靈何時才能有像這樣一片美麗的安身之所?圖/後備指揮部官網

裴洛西來台,牽動美、中、台三角關係,國民黨卻在這個關鍵時刻組團朝拜中國,商談國共聯合制獨。藍綠對立已經七十多年,中國惡靈還壟罩在台灣人的頭頂上?「哪一天?」兩蔣才能入土為安?台灣人是太鄉愿還是太厚道?怎對得起白色恐怖時期那些受難者和夜夜垂淚等待孩子歸來的母親 ?     

李前總統的墓園很平實,看見日本議員團前來祭拜留下黃色雅緻的花圈,安倍前首相原來應該是要一起來悼念李前總統的。遺憾!同是為國家正常化而終生拼鬥的政治家。 

李前總統,他不談台灣民族主義,思考的是新台灣人的自覺,透過公民意識,社區營造,土地認同,凝聚生命共同體之台灣意識,這是新時代台灣人奠定新國家的基石。

李前總統強調台灣人民的共同體意識,必須是民主的,不是民族的,如此「民主台灣」與「封建中國」抗衡,就不只是小國面對大國的無力。圖:日本議員團之前祭拜李前總統時,留下的黃色雅緻的花圈/朱孟庠提供

李先生強調台灣人民的共同體意識,必須是民主的,不是民族的,若台灣民族主義與中華民族主義抗衡,力量懸殊;然而「民主台灣」與「封建中國」抗衡,就不只是小國面對大國的無力。民主、自由、多元、開放的有機體,公民是基於對民主理念的服膺而選擇共同生活於台灣,此能超越地緣或血緣等非民主因素之湊合。哪一天?深藍能揚棄被宰制的漂流意識,落地生根,體會「新時代台灣人」的精神意涵。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