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媽媽隱瞞病情抗癌 夫剃髮相伴、小五女兒得知後主動捐髮
面對癌症,有時不只是個人的戰鬥,更是一個家庭共同經歷的考驗。乳癌病友珮君在去年確診乳癌,剛得知消息時,她選擇隱瞞病情,不讓孩子擔心,默默一人往返醫院治療。但當兒女漸漸知道媽媽在接受癌症治療,卻反而讓家庭關係更緊密相依。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更主動捐出留了三年的長髮,想幫助癌症病友製作假髮。
由癌症希望基金會主辦的「癌友家庭親子營」,今年邁入第18屆,在北、中、南三地舉辦,讓癌友與家人暫時放下治療壓力,重新找回彼此的力量。社工徐慕怡表示,活動中,年齡從幼兒園到高中生的孩子們,用不同方式表達情緒。有個自稱「空氣」的國中生幾乎全程沉默,卻是家庭作品的靈魂設計者。徐慕怡表示,孩子不一定要說出口,我們希望讓他知道,就算沉默,他仍是家庭的一部分。
先生剃髮相挺 成為最溫柔的戰友
「當時只覺得自己要撐住,不能讓家人跟著害怕。」當珮君在第二次化療後開始掉髮,原本總在一旁默默支持的先生,看著妻子在鏡前流淚,毅然拿起剃刀,陪她一起剃髮。那一刻,丈夫笑著對她說:「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並肩作戰的戰友。」這個舉動,不僅讓珮君卸下心防,更讓她重新看見陪伴的力量。她說:「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我不是孤單一個人在抗癌。」

從隱瞞到坦然,一家人學會「一起面對」
隨著治療進行,珮君的孩子們其實也逐漸理解媽媽的病情。國三的哥哥主動幫忙做家事,會在媽媽化療返家時倒好熱水、準備溫毛巾;小學五年級的妹妹則在一次活動中,主動捐出留了三年的長髮,想幫助癌症病友製作假髮。妹妹天真地說:「雖然有點捨不得,但我想讓媽媽和其他阿姨變漂亮。」珮君聽到時眼眶泛紅:「那一刻我才明白,孩子也在用他們的方式守護我。」
這段歷程,也讓全家人學會「一起面對」的意義。珮君的老公說:「過去我們總覺得愛是照顧、是犧牲,但經歷這一切後才明白,真正的愛,是陪伴,是一起面對風暴,不讓任何一個人孤單。」
親子營,讓癌友家庭重新連結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確診癌症。癌症不只是個人的戰鬥,更是整個家庭的考驗。基金會台中希望小站主任吳佳霖說,許多家庭在面對病情與經濟壓力時,常忽略孩子的感受與恐懼,「親子營就是為了讓家人能安全地對話、一起學習面對癌症。」
台灣安進志工團多年來持續參與癌友親子營活動,陪著病友家庭用創作與遊戲釋放情緒、重拾希望。安進志工 Julie 分享:「看到家人間互相擁抱、孩子對父母說出感謝,那一刻,我們都被感動了。藥物可以延長生命,但愛與希望,才是讓家庭繼續前行的力量。」
安進志工Nina 則提到,有位孩子在活動中分享:「球不落地,絕不放棄。」這句話令她深受感動,不僅象徵家庭在面對挑戰時的韌性與信念,也提醒自己在忙碌生活中,別忘了關懷家人、珍惜當下。
台灣安進總經理韋立格(Daniel Villegas)表示,今年是台灣安進成立十週年的重要里程碑。十年來,我們持續深耕癌症治療的創新和照護,致力將生物科技轉化為改變生命的力量。很榮幸連續五年成為癌症希望基金會的公益夥伴,透過志工行動支持癌友家庭,讓關懷化為力量,讓希望在陪伴中延續。這段旅程讓我們更堅定以照護病患為使命,為病患與家庭帶來真正的改變。

癌症希望基金會自2002年成立以來,一直陪伴癌友與家庭度過最艱難的時刻。透過親子營、心理輔導與希望小站的服務,基金會讓「希望」不只是信念,更是一股被看見、被實現的力量。當每一個家庭召喚出屬於自己的守護獸,愛與勇氣,也就在彼此的心中悄悄長出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