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盲犬日系列1】訓練師協助導盲犬養成 成為視障者的眼

4月最後一個星期三(4/26)是「國際導盲犬日」。目前台灣擁有40隻工作中的導盲犬,導盲犬養成並不容易,背後需要一群人長時間的努力,而完成訓練的導盲犬,更是奉獻自己大半生,成為視障者的眼。

黃星若/專題報導
2023/04/26 08:00 2023/04/26 14:18
視障者和導盲犬彼此間在情感連結的互動下,才會有很好的默契。圖/shutterstock合成

「牠陪了我大半生,我想要好好照顧牠的下半生……」如同日本電影《再見了,可魯》般的情節,常在視障者和導盲犬之間上演。感人的情感連結背後,是訓練師和寄養家庭等一群人長時間的努力,然而,交通環境不友善、寄養家庭不足等問題,也讓導盲犬培訓困難重重。

對視障者而言,導盲犬是他們的眼,更是如同家人般的親密存在。圖/陳賜哿攝

為狗狗套上導盲鞍,本身是視障者,也是台灣導盲犬協會宣導講師的黃靖茹,開始了自己與導盲犬 Fion 一天的行程,準備展開一場「城市冒險」。

工作犬與寵物犬不同,能自由進出公共設施,協會期待民眾對導盲犬能更多一份了解。圖/陳賜哿攝

說是「冒險」並不誇張,從家裡到工作地點, Fion 得注意過馬路時的紅綠燈號誌、閃避路上的障礙物、小心從四面八方可能出現的車子或突然竄出的人,以身體語言讓主人知道該走還是該停;而黃靖茹除了得隨時留意 Fion 釋放出的訊息,還得擔心在進出交通設施及餐廳時遭到拒絕,或遇到太過熱情的民眾和狗打招呼,讓 Fion 無法專心。

台灣的交通環境、民眾對導盲犬的認知不足,都是讓像黃靖茹和 Fion 這樣的視障者與導盲犬組合,在外「舉步維艱」的原因。

台灣交通友善度低導盲犬訓練不易

事實上,要成為像 Fion 一樣能夠帶著視障者在路上行走的導盲犬,背後需要一群人長時間的努力。台灣導盲犬協會訓練師兼指導員顏明昱表示,狗狗出生兩個月大離乳後,就會安置到寄養家庭,由寄養家庭進行為期 1 年到 1 年半不等,建立初期個性、生理作息基本養成、及社會化接觸的初步訓練;而後進入協會的導盲犬學校學習,由訓練師進行行為調整訓練、行走訓練和最重要的交通訓練,訓練期約 8 個月到 1 年,等到導盲犬「結業」能正式開始工作,通常已經至少 3 歲的年紀。

訓練師顏明昱曾培訓過多隻導盲犬,在他眼中,這些狗狗都是善解人意也不失活潑本性的天使。圖/ 陳賜哿攝

導盲犬的學習並不簡單,顏明昱指出,光是行走就有許多「眉角」,直走、左右轉、轉彎有各種不同的方式,還得將行走和生活中的生活習慣相結合,更別說困難複雜的「交通訓練」環節,要訓練牠們不怕車、行走時看到車輛逼近要有危機意識,得比主人更早停下來,警告主人別前進。

「這也是導盲犬訓練之所以困難的所在,導盲犬訓練過程中要百分百服從主人指令,但也要去判斷什麼是危險,在危險的時候去反抗主人的指令,甚至要擠、推主人,和平常生活上的服從相衝突。」顏明昱說,由於台灣交通環境太複雜,即使是每天通勤必走的道路,也可能出現不同狀況,或是出現騎樓停滿摩托車,讓導盲犬找不到進去空間的情況,因此訓練更需煞費苦心,「正因如此,台灣訓練出的導盲犬到國外都能適應良好,反而國外訓練到台灣的導盲犬,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適應。」

台灣不友善的交通環境,對導盲犬的訓練是一大挑戰。圖/台灣導盲犬協會提供

建立情感連結 讓導盲犬成為視障者的眼

導盲犬訓練完成後,接下來重要的步驟,就是視障者和犬隻的配對及磨合,由於不是每個人都曾養過寵物,也大多是第一次使用導盲犬,因此協會會培訓視障者,從學習犬隻的打理照顧開始,幫助導盲犬吃飯、喝水、上廁所,幫牠清耳朵、梳毛、洗澡、清理糞便,學會自己獨立操作,甚至在這段期間學習怎麼跟狗玩,和狗狗建立情感的連結。

藉由摸背的動作,視障者可得知狗狗上廁所的狀態,並清楚排泄物的位置。圖/陳賜哿攝

「導盲犬主要的工作就是陪伴人走路,但視障者和這隻狗必須要有情感上的連結,不然狗不會為他做事。」顏明昱說,視障者和導盲犬彼此間在情感連結的互動下,才會有很好的默契。

因此,申請到導盲犬的視障者,必須先住進協會宿舍 1 到 2 週的時間,由指導員手把手教導,教視障者如何照顧導盲犬的生活起居,透過牽繩震動、晃動以及狗移動的姿態,感覺狗狗是否想上廁所,並藉由摸背的動作,得知狗狗排泄物的位置,輔導他們學習和明眼人一樣的動作,能夠自行清理狗狗的糞便。

不僅如此,在這2週中,視障者們必須學會包括:犬隻健康觀念、身體語言、犬隻的反應、在外行走的觀念安全、以及遇到拒絕事件的處理方式等理論課程,也要在正式為狗狗套上導盲鞍前,實際進行行走訓練,學會指令、動作和一些基本技巧。

導盲犬的陪伴 讓視障者無懼出門

結束密集的培訓後,協會指導員會陪著視障者回到日常生活中,進行實際上的磨合訓練,「等到一切都上手,差不多需要 3 個月到半年。」顏明昱表示,時間一長,視障者會慢慢了解狗狗的習性,包括遇到不同路況、天氣時,每隻狗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表現。

和導盲犬配合已有 7、8 年,說起導盲犬為自己生活帶來的改變,「心理的陪伴是最大的幫助。」黃靖茹說,之前她走路是用手杖,但手杖有時無法探到高處的障礙物,也有些民眾因邊走路邊滑手機撞到她而口出惡言……,種種情況多不勝數,然而在有了導盲犬之後,不僅可以帶她閃避各種障礙物,更重要的是給了她很大的自信心及安全感,對於行走不再感到恐懼害怕,也不會因為眼睛看不到而不出門。

「家人不可能一天 24 小時陪在我身邊,但導盲犬可以。」一邊摸著她的第 2隻導盲犬 Fion ,黃靖茹笑著這麼說道。對視障者而言,導盲犬不僅成了他們的眼,更是成了陪伴身邊,家人般的親密存在。

社會風氣和觀念 影響視障者申請導盲犬意願

目前台灣服役中的導盲犬約有 40 隻,顏明昱表示,依衛福部統計,目前領有視障級別身障手冊的人數約 5 萬人,根據國際導盲犬聯盟統計理想的導盲犬比例為 1:100 來看,台灣約需 500 隻導盲犬才符合標準,明顯不足。

除了協會的編制、寄養家庭數、資源多少,針對導盲犬每年繁殖的數量有一定上限,讓導盲犬數不足外,申請導盲犬的視障者也偏少。「需求一直有,但台灣現在社會的風氣型態、教育、對身障者的觀念等等,都會影響視障者申請導盲犬的意願。」顏明昱指出,像是國外身障法可以保障視障者和導盲犬媒合時接受訓練的時數,但國內無法讓視障者在工作中因此請長假;住宅法中雖規定房東不能拒絕視障者有使用導盲犬的需求,但前提是視障者必須要先是這個住宅的使用人,而現實是很多視障者會有租屋上的困難,更別說帶著導盲犬的視障者。

雖說台灣人現今對於導盲犬已漸漸有概念,但依舊有店家分不清寵物犬和工作犬的區別,會用「寵物不得進入」的說詞拒絕導盲犬進入,顏明昱也因此再次強調,導盲犬是訓練有素的工作犬,個性溫和,不會吠叫也不會受到食物的吸引,請店家及各場所放心讓工作中的導盲犬陪伴視障者一同入內。

期待更多導盲犬寄養家庭、收養家庭加入

目前,台灣極缺導盲犬幼犬的寄養家庭,也缺乏退休導盲犬的收養家庭。顏明昱說,導盲犬若健康狀態良好,可以工作到 10 歲,協會希望能幫這些退休的狗狗們,找到能安養晚年的家,在辛苦一生後好好度過最後的退休生活。

而對於朝夕相處的狗狗得退休離開,視障者不捨的心情總是難以平復。黃靖茹記得自己在上一隻導盲犬要退休的前半年就不斷提醒自己調適好心情,卻總在別人提起時忍不住想飆淚;也有一位與家人同住的視障者,暫停了申請下一隻導盲犬的機會,自己和家人共同收養了這隻導盲犬,因為覺得狗狗陪了自己大半生,想要和家人一同好好照顧牠的下半生。

不過收養有一定的順位及條件,不是每個使用者都有辦法順利收養導盲犬,顏明昱期待有更多民眾加入導盲犬寄養家庭或收養家庭的行列,也能透過各式媒介加深認識及了解,讓導盲犬及視障者能更安全、更友善地被對待。

訓練完成的導盲犬,奉獻自己大半生,成為視障者的眼。圖/台灣導盲犬協會提供

認識導盲犬

˙導盲犬的品種?

導盲犬是工作犬的一種,許多犬種都可以訓練成導盲犬,而最常見的品種為拉不拉多、黃金獵犬或是有計劃繁殖育種的「黃金拉拉」〈黃金獵犬與拉不拉多的混合犬種〉。這些犬種天生基因個性比較好篩出導盲犬需要的特質,拉布拉多個性憨厚、黃金獵犬較聰明,兩種配種則是要取得優點的平衡。

˙導盲犬工作年限?

在台灣,導盲犬可以上工年紀大約是 3 歲左右,健康狀況良好的話,最多可以工作到 10 歲,平均工作 5-8 年左右。

˙如何辨識導盲犬?

導盲犬皆有識別證,一般訓練中犬隻及幼犬是身著紅色背心,而工作中的犬隻則是配戴導盲鞍。

穿紅背心的為訓練中的犬隻或幼犬,有導盲鞍的則為工作中導盲犬。圖/台灣導盲犬協會提供

˙所有拉不拉多都可以訓練成導盲犬嗎?

導盲犬是由具有導盲犬優良血統種犬所繁殖而來的,因為他們是工作犬,必須有穩定的性格,沒有任何遺傳疾病,不是所有拉布拉多都可以訓練成導盲犬。

˙申請導盲犬的費用?

導盲犬的申請和媒合訓練是免費的,但後續使用者必須負擔飼料費和部份醫療費用。

˙如何成為訓練師及指導員?

在台灣的導盲犬機構接受訓練,累積足夠的犬隻數量與經驗並通過考試審核。導盲犬訓練師必須要訓練成功 6 隻以上的導盲犬。導盲犬指導員要配對並完成訓練 10 組以上的共同訓練,才具備專業訓練師或指導員的資格。

在公共場合遇見導盲犬,切記要「三不一問」。圖片設計/佳佳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