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農曆2月19日觀音聖誕 艋舺龍山寺拜認契孫永保安康
農曆2月19日(國曆 3 月 10 日)是觀音菩薩聖誕,艋舺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因觀世音菩薩普度眾生如母親般疼愛,艋舺龍山寺觀世音菩薩有「拜認契孫」的習俗行之有年,可護佑契孫們平安茁壯,成年後福祚綿綿。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摘錄自《艋舺龍山寺季刊》第59期
農曆2月19日(國曆 3 月 10 日)是觀音菩薩聖誕,一年當中,有三個日子是專屬於觀世音菩薩的重要日子,除了農曆 2 月 19 日是聖誕日外,農曆 6 月 19 日(國曆 8 月5 日)是成道日、農曆 9 月 19 日(國曆 11 月 2 日)是出家日,由於三個日期皆為十九日,信眾都可以在這三天準備供品前往祭拜,祈求財運、健康、婚姻美滿、良緣、生子等。

艋舺龍山寺是台北市最古老的廟宇,從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興建至今已經284年,歷經過強震、法軍入侵、日治時期、二次大戰空襲,至今仍是不少民眾的信仰中心、屹立不搖、香火鼎盛。

艋舺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因佛教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普度眾生如母親般疼愛,艋舺龍山寺觀世音菩薩「拜認契孫」的習俗行之有年,護佑契孫們平安茁壯,成年後福祚綿綿。
民間有這樣的習俗,孩子出生後,父母長輩擔心孩子會生病、夜裡啼哭、受驚嚇睡不好等,求助宗教上的方法,「拜契掛絭(音倦)」習俗便是一種方式。

「拜契掛絭」通常是以守護孩童的七娘媽、臨水夫人等娘娘神或是各地寺廟的觀世音菩薩、媽祖、關聖帝君等神佛為對象,拜認神佛為契父母、契祖父母,以口頭或書寫契書為憑,為孩童掛上絭牌(絭錢、金屬牌、長命鎖等等)或護身符,象徵神佛加持護佑孩童平安健康成長,直到孩童年滿16歲或結婚時,再於神明生日時,卸掉保平安用的絭牌或絭錢,此為「脫絭」。


有別於一般的契子女,艋舺龍山寺以「契孫」形式,據了解,是為觀世音菩薩表達尊敬也是和拜契者父母有所區別,故將輩分提升為祖孫關係,而且「終生有效」,並沒有滿16歲或結婚須酬謝、脫絭等。拜認契孫後,心中有了寄託跟信心,感受著觀世音菩薩對自己的加持,身心得以自在安康。
艋舺龍山寺觀音佛祖認契孫流程表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