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論壇】多元與紀律

近日,民進黨立法委員高嘉瑜及台北市議員王世堅多次公開抨擊執政黨和黨內同志,引發爭議,有人以言論自由和多元包容為其袒護,有人認為兩人未謹慎查証,即散播不實訊息或個人情緒性觀點,嚴重傷害黨格與同志,必須譴責並以黨紀嚴懲。
筆者觀察這兩人雖有表達致歉之言,但似乎無認錯之意,原則上,這些言行的處置可回歸至組織對其成員言行的規範,以及自律的基本約定。
一個政黨或組織的成立有其特定的願景、目標、組織法規和架構,排除別有用心之徒(如臥底者),基本上多數參加者及支持者認同其宗旨與理念,組織的成員非一群「路人甲乙」。
在民主社會,組織仍要在「多元」與「紀律」取得平衡點;過度多元的組織如同散沙一盤各行其事,組織將分崩離析難有作為,而高紀律的組織易陷入類專制的僵化困境,不易精進。

組織的成員理應尊重組織及其他成員,不宜無的放矢,若是經常無厘頭汙衊組織或抹黑其他成員,這會嚴重傷害組織的發展,絕非言論自由;成員嚴重違規或失格卻不處理,將會損害組織的和諧與形象,甚至引發退黨潮,成員若是對組織極為不滿,大可自行離去,毋需戀眷。
阿諛奉承固然對組織無益且令人唾棄,但為個人意圖而大放厥詞的負面批評/苛責也極為不當,更別提不實指控、尖銳謾駡、與敵唱合等劣質批評;正面良性的建言/諫言宜就傷害組織的問題/現象或組織面臨的困境/挑戰,理性指出關鍵根源,進而提出建設性的具體解決方案,或助益組織發展的芻議,並且要以適當的技巧正確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構想及看法。
政治人物必須學「講話的藝術」,談話要合時、合地、合宜,如陳述觀點求清晰、遣詞用字求精確、深思什麼該不該講,這些都是政治人物我督促的功課;十八、九世紀歐洲知識份子必學兩門課:邏輯學和修辭學,前者教人如何思考和推理,後者教人如何論述、講話及寫作,可惜現代的教育體系似乎已不重視這些「修身」的課題了,令人遺憾。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