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大溪的第二個過年 百年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7/22登場
大溪大拜拜也被稱為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更為北台灣最大的關公遶境活動,每年農曆6月23日(112年為國曆8月9日)為暗訪、農曆24日(112年為國曆8月10日)繞大溪全境,各社頭北管、童仔、大仙尪、舞龍舞獅齊聚,但由於近年來社團與陣頭持續增加,以致繞境時間過長,目前已有十多個社頭改在農曆6月23日提前繞境,長達兩天的繞境盛會使得大溪彷彿成為一座不夜城。
這項傳統從日治時期開始持續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目前多達三十多個大溪在地的社頭每年自發參與遶境,包含最初參與遶境、位於街上的五大社「同人社」、「樂安社」、「協義社」、「興安社」、「大有社」等14個日治時期成立的社頭,十分難得。
有120年歷史的大溪普濟堂,每年農曆6月24日(8月10日)關聖帝君誕辰遶境酬神慶典熱鬧,猶如過年,今(112)年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策劃籌辦「大溪大禧」活動,傳承百年的無形文化資產,自7月22日至8月10日登場,集結在地「社頭」組織及遊客與神同巡,打造嘉年華式慶典遊行,讓「關公生日趴」成為全台最潮的文化慶典,全城一起歡慶。
關聖帝君,姓關名羽,字雲長,三國時人。正史有載而《三國演義》流傳民間,強調其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驍勇善戰、義薄雲天。壯烈成仁後,諡為壯繆侯,民間逐漸崇奉。至宋朝始封為真君,其後歷朝加封,清朝推崇其忠義精神,始被稱為「關聖帝君」、「文衡聖帝(君)」,民間則尊稱為關公或恩主公 ,在臺北市行天宮、礁溪協天廟、大溪普濟堂及各地關帝廟均會有盛大的祭祀和慶典,台灣民間信仰俗稱關公生。關聖帝君不但講義氣,據說關公生前十分會理財,發明了「原、收、出、存」的記帳法,被喻為會計專家,也被生意人奉為財神,民間逐漸轉型成為武財神之一。
2011年12月29日,桃園市政府公告「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暨遶境儀式」為文化資產,列入民俗及有關文物資產保護。(桃園市另一個民俗文化資產為竹圍福海宮飛輦轎、過金火)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登錄的理由為:
普濟堂關聖帝君遶境為北台關公信仰極具特色者,尤其社頭文化更為全台所獨有,具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典範性等特色。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開始於大正十五年(1916年)發柬各界鄉紳,磋商轄下十九保聯莊恭迎聖誕,該年值年爐主為簡阿牛,主要在大溪老城區內繞境,有上百尊大仙尪以及為數眾多的雙龍、童仔,更因擁有上百尊的大仙尪又有大溪神將窟的美名。
日治時期大溪老街區中各行各業的成員紛紛組成社頭參與遶境,並且因其成員背景而各有特色,例如:「協義社」(木器業)的「墨斗陣」、「興安社」(商人)的「大算盤」等,和反映在地的歷史文化發展,也凝聚不同社群的向心力。百年以前,居民為感謝關聖帝君的庇佑,自發性地在農曆6月24日關聖帝君誕辰這天,舉行祝壽遶境。
今(112)年大溪的六月慶典從7月22日至8月10日登場,活動內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