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輕度聽損 長期下來恐增加失智風險

輕度聽損常常因狀況不明顯而被忽略,但事實上,長期忽視恐怕會造成聽覺疲勞、認知下降,甚至增加失智風險。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5/02/22 10:54
小心!長期忽視輕度聽損,可能造成失智風險!圖/shutterstock

全球1/6人口具輕中度聽損問題,台灣更有近3成青壯世代以上民眾曾為聽力感到困擾,不過,相較於中重度聽損,輕度聽損往往更容易因狀況不明顯而被忽略,長期忽視恐怕會造成聽覺疲勞、認知下降,甚至增加失智風險。

根據台灣工研院研究顯示,台灣35歲以上的成人,有近3成(27.6%)曾感受到聽力困擾,65歲以上族群更有超過ˋ成(43.3%)受到聽損影響。所謂輕度聽損的定義為:雙耳可聽到的音量閥值介於25至40 分貝,雖然並非完全聽不見,但在現實生活中,會造成語音訊息流失,以30分貝聽損為例,可能會流失25至40%的語音訊息,長期下來更可能導致聽覺疲勞、語言理解障礙與認知能力下降。

中華民國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蔡鋕鑫指出,根據國際臨床研究,當聽覺訊號輸入減少時,大腦需要額外補償,進而影響認知功能。更重要的是,聽力損失已被列為失智症的主要風險因子之一,占風險比重高達8%,長期忽視恐加速大腦退化,增加憂鬱症、社交孤立等風險。

目前,中重度聽力損失的民眾,可使用「助聽器」來幫助,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聽力專家 Dr. Frank Lin 的研究發現,使用助聽器可將高風險族群的認知退化風險降低近50%。提早使用輔助設備不僅能提升語音辨識度,幫助用戶在社交、工作等情境中更輕鬆溝通,還能有效預防聽力退化對大腦的負面影響。

針對輕度聽損的民眾,目前也有「輔聽器」可使用,與助聽器功能相近,同樣具多種模式,但價格卻十分親民,希望能幫助輕度聽損的民眾預防聽力退化,彌補目前國人微聽損區塊的拼圖。

針對輕度聽損的民眾,目前已有「輔聽器」可使用。圖/業者提供

蔡鋕鑫表示,聽損是不可逆的,聽神經退化更無法恢復,提醒國人要定期檢測聽力,輕度聽損者可開始重視輔具設備使用,預防聽力退化,更預防失智找上門。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