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100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巴掌仙子」 台北市率先納兒童醫療補助
台灣每100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巴掌仙子」,易發生心肺功能、視網膜及神經發展等併發問題,住院醫療需求高。台北市衛生局決定率先將未滿2歲的極低體重兒納入台北市兒童醫療補助第二類資格,減輕家長負擔。
黃星若/綜合報導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110年出生通報統計資料顯示,在台灣,出生體重未滿1,500公克的新生兒占總出生數1.06%,代表約每100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極低出生體重兒。這些「巴掌仙子」易發生心肺功能、視網膜及神經發展等併發問題,住院醫療需求高。台北市衛生局決定將未滿2歲的極低體重兒納入台北市兒童醫療補助第二類資格,補助急門掛號費、住院醫療費用自付額等費用,減輕家長負擔。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時,各個器官尚未成熟,也容易發生心肺功能、視網膜及神經發展等併發問題,不僅住院醫療需求高,出院返家後家長也面臨種種照護挑戰,後續要配合檢查及心智發展評估等定期追蹤檢查及治療。
根據台灣早產兒基金會早產兒追蹤檢查計畫,建議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在矯正年齡第6、12、24個月定期回診,接受完整追蹤檢查直至2歲為止,這也常造成家長壓力與經濟負擔。
台北市衛生局考量早產兒2歲內醫療照護需求性較高,今年起將未滿2歲極低體重兒納入兒童醫療補助第二類資格,提供門診、急診掛號費、部分負擔費用及住院部分負擔補助,另有7次兒童健康檢查掛號費及健康諮詢費、住院醫療費用自付額,盼提供早產兒全面性醫療補助,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目前北市共有74家早期療育基層醫事單位、18家早期療育評估中心,衛生局表示,雖然目前2歲以上發展遲緩的早產兒雖未納入兒童醫療補助,但若有早期療育服務,社會局、教育局及衛生局的早期療育團隊也會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