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立夏2】梅雨鋒面接連報到 立夏當天東南部恐現焚風

隨著今(5)日進入24節氣中的「立夏」,梅雨季的鋒面也即將頻繁增加。根據中央氣象署指出,未來一週將有2波鋒面,分別在週一(5/5)晚上、週五(5/9)接近,而「立夏」當天西南風增強,西南風過山沉降增溫,東南部地區可能會有焚風發生機率。

5、6月進入梅雨季,隨著「立夏」前夕4日第一道微弱梅雨鋒面經過台灣後,氣象署預報,未來一週陸續還有2次梅雨鋒面經過,不過還未形成較為典型的西南季風配合鋒面的梅雨結構。
根據氣象署預報指出,「立夏」當天雖是多雲到晴的好天氣,但下午仍須注意局部短暫雷陣雨,晚間則有另一道梅雨鋒面接近,北台灣會率先出現零星降雨,週二鋒面就來到台灣上空,全台的降雨機率都提升,各地降雨將在週二、週三(6日、7日)最明顯,在大雨之外,還可能伴隨雷擊、強陣風等劇烈天氣。
另外,週五(9日)又有新一波鋒面接近台灣,周六和周日持續影響,雨區將擴大,整個中部以北、東半部都有局部短暫陣雨。而這兩波鋒面雨勢將會比之前擴大,但詳細降雨情況有待觀察。
至於溫度方面,未來一週的氣溫變化不大,大致屬於溫暖偏熱,沒下雨時悶熱,有下雨時會稍微下滑,各地白天高溫約在28至31度,週五(9日)鋒面接近、西南風增強,但水氣較多,因此白天氣溫可能微幅提高至33度左右。另外由於週一(5日)當天可能有焚風,高溫上看36度,南部近山區局部高溫也可能達到36度以上。
根據中央氣象署的說法,5、6月通稱為梅雨季,因此在這期間經過台灣附近的鋒面皆可稱作梅雨鋒面,但是典型的梅雨鋒面要在5月中後較容易出現,5月中旬至6月中旬之強降水機會較高,鋒面影響期間常伴隨雷雨,並有出現局部性大雨或豪雨的機會。
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發文,解釋台灣「入梅」的氣象狀態,他指出,在梅雨季之前,太平洋高壓軸線會先西伸到南海,甚至到中南半島;等到中南半島變成相對熱源,由高壓轉成低壓,然後低壓進一步擴展到南海,那就是南海夏季風肇始的時候,此時如果北方鋒面系統滯留在台灣附近,那就是台灣入梅的時候。
而「梅雨」的生成,氣象署表示是夏季季風從西南方的洋面上帶來溫暖潮濕的空氣,使得大氣底層明顯增暖、增濕,這樣的轉變,讓5、6月梅雨季的降雨型態,和4月之前的「春雨」非常不同。
進入梅雨季,正是季節轉換的重要指標。氣象署也請民眾注意,「梅雨」從來就不是只有細雨綿綿,而是會出現高度致災的強降雨,一定要多加留意。